小学美术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22 22:35:10
小学美术的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的教学设计1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生:吹泡泡(观察泡泡,你发现了什么)

师:七彩的泡泡在空中飞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挨得近有的离得远,美吗?

现在我们就要把这美丽的瞬间定格在我们的画纸上,看我是怎样表现的。

利用大小不同的圆形,在画面中表现飞舞的泡泡,拼摆的过程中,可以注意色彩的搭配,关键要表现出聚聚散散,这样就表现出了美丽七彩的泡泡,这样有聚有散的分布图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聚聚散散,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一课《聚聚散散》。揭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欣赏

1、在艺术作品中,重复是一种美,聚散的变化也是一种美,让我们一起欣赏两种表现的作品,它带给我们的美感又有什么不一样,请仔细观察,你感受到了不同的美感吗?谁来谈谈你的看法?生:

师:第一幅作品十分整洁带给我们一种均匀,整齐,有稳定的美感,那么第二幅画充满了变化,画面里有着跳跃的节奏感,那么同学们大画家就用聚散的这种美感创作了许多作品,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大画家师如何表现聚聚散散的吧!2、欣赏1、出示作品

师请学生欣赏,引导小组讨论:“你最喜欢这幅作品,你最想为作品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讲解这幅画的特点:旋交叉,主要说的是线条,它是美术造型的一个普通又有趣的笔法。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2.师;出示西方画家作品。“大师与大师”:同样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康定基斯的又有什么不同?出示《几个圆圈》,你能谈谈你看到这幅画的感受吗?生回答

师:几何图形中的圆,在黑色空间中飘浮,或重叠,或聚散,呈现出光、色的对比与视觉刺激效应。正是在几个圆圈的大小、远近、色彩的对比中,产生了深邃的空间感,令人领略到抽象的美感。3.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幅画。

除了,在画家笔下有这样聚散的美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着这样的聚聚散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视频)

师:出了刚刚视频里出现的聚聚散散,你还知道哪些聚聚散散呢?

生:

画面的聚散,使我们的画面富有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将聚聚散散定格在我们的画纸上的吧!(欣赏学生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作品,你们发现了定格美丽的方法了吗?生: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表现聚散的方法,真厉害。接下来,让我给大家示范书中提到的喷洒的方法。(师示范)

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喷洒时动作幅度要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室内卫生。

粘贴的方法,老师这样有个小秘密要告诉大家,将一张纸折叠后,可以更快的剪出更多你要的图形。

三、指导创作,实践体验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表现聚散的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装扮一下这块春天的草地吧!

小组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装扮?生:

同学们,你们的想法真是多种多样,让我们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装扮春天的草地,体现画面的聚聚散散!请开始吧!

四、同学们,你们的作品已经完成了,自己说说,漂亮吗?(漂亮)给老师说说漂亮在哪里?

生:师总结

五、聚聚散散真的太奇妙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会发现我们聚聚散散还可以运用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比如:包包,衣服,

小学美术的教学设计2

导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重点)

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难点)

课前独学:

在文中画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宝宝,并把它们多读几遍。

看拼音,试着读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一首儿歌《猜一猜》,还记得吗?齐读儿歌《猜一猜》。你们喜欢谜语吗?那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一则谜语,你们可要认真学习哟。

二、预习可检测:

1、出示课题,带读课题,

2、打开书,自己小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字不会认,拼一拼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你看看共有几句,分为几行?

3、指名读。

三、识字我能行

1、这首诗虽然只有4行,可藏着许多生字,昨天我布置你们预习,把横线上的生字画出来,你们画了吗?画了的请举手,不错。

灯片出示,同位检查。

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大声读几遍,组两个词。

3、交流:这些生字中有没有你已经学会了的字?(顺势学写“人”字)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共有几笔,怎么写,从什么地方起笔?……书空,练习写。

四、合作我主动:

1、学会了人字,其他的生字我们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好吗?

2、你现在有什么好办法来认识并记住这些字宝宝?

五、展示我精彩:

1、识记方法我知道

在小组交流识字办法的过程中,引导认识“远”“近”“还”三个字中所带的`偏旁。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

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生字新词我熟读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重点检查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六、检测我不怕

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树,学生到大屏幕前点读并组词。

七、朗读我能行

1、课文我能读: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请小声把课文读一遍。

2、范读认真听:这是一首古诗,古诗有古诗的读法,,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教师范读并演示。古诗的每一行中间都要有停顿,这一斜线表示在这里要停顿一下,要读得停而不断,读得有韵味。哪第二行该在哪儿停呢?演示,再范读。

3、带读我跟上:教师带读课文两遍。

4、练习我认真:请同 ……此处隐藏11873个字……,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纸版画的造型规律,熟悉纸版画的几种常用技法,开拓思维,充分发挥纸张的形态特征,制作出较好的纸版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感受纸版画的艺术美;难点是认识和掌握纸版画的造型规律和各种常用技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作品、投影仪等;学具:学具盒(剪刀、胶水、黑色颜料)纸材等。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这节美术课的学习内容是黑白纸版画。

(板书,黑白纸版画制作)

我们在上一节美术课上已经学习了有关纸版画制作方法和有关制作技法。纸版画制作的工具,材料简便,各种质地、各种厚薄的纸张都可以用,工具也以剪刀为主,通过剪贴、撕贴就可以印制版画,效果也很好,同学们兴趣很浓,大多数同学都很好地掌握了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并且课后都能完成一幅质量较高的作业。

(出示部分学生美术作业,利用投影仪打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哪位同学告诉老师,我们学习的纸版画的最基本技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生:纸版画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贴法”。

师:对,纸版画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贴法,是用纸版剪下物体各部分的外形后,再进行叠贴或平贴,使版画产生凹凸不平的层次而成为可以印制的底版。

(板书:拼贴法)

譬如制作一棵大树的图样,要做成纸版面,就应该先画出稿样,再剪出树干、树枝、树叶,再拼贴起来拓印就可以了。

(利用投影仪出示图例)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拼贴后的版面是靠什么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线的?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生:靠……

师:同学们,由于纸版拼贴后就有了高低层次,树叶和树枝部分拓印时就分开了,纸版画主要就是用这种方法来造型的,由于剪贴或撕贴出来的大多是面状的,简洁明快,黑白灰分明,轮廓线有虚有实,具有纸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并讲出其中的一些道理)

教师再次强调制作步骤与技法,指出黑白纸版画造型方式力求概括、提炼,但要画出应有的体积和空间的联系。

六、布置课堂作业:

用黑白效果制作一幅风景纸版画。

要求:构图中黑白灰组合合理,或有简洁的颜色关系。

七、课堂辅导:

辅导时应注意方法,要多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八、课后小结:

总结课堂上所学内容,巩固新课,指出应注意的有关“通病”,布置下节课学具准备工作,并作简单预习。

小学美术的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8-9页

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主要原料是水和墨。中国画中也常见水墨蔬果,许多中国画家运用简单的色彩及丰富的笔墨技法表现蔬果,传达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由于条件限制,本班学生从未接触过“水墨画”,不知道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绘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定会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水墨画,初步了解中国写意画工具材料。

2、技能目标: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的笔法墨法,色法。学习画蔬菜水果,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水墨画蔬菜。

教学难点:

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的掌握。

课的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方法:

示范法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水、墨汁、宣纸、国画原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设问:以前画水果,同学们都用什么来画的多?(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画法来表现水果。(板书课题:4、水墨蔬果)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大师作品。

教师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王森然。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示范作品,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中又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讲解用墨用笔用色的妙处,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方向。

3、教师示范

教授笔法、墨法、上色方法。(白菜、丝瓜)

4、学生临摹作品。(课临摹课本上的,也可临教师画的) 教师将示范画一一挂出来,让学生选择临摹 教师巡回指点。(重点注意水分的多少)

5、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评,从造型、墨色、笔法、色法等方面。

6、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的想法,对中国画的认识、学到什么等方面来说)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水墨画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绘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发扬光大。

三、作业

课后,又兴趣的同学,请你们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内容自由选择。

四、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五、板书设计

水墨、蔬果

水墨画------ 中国传统绘画(水和墨)

欣赏王森《蔬菜》齐白石《葫芦》

教师示范

画白菜

学生临摹

课后反思:

国画是我国的国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让学生了解中国画艺术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学生应该先认识中国画,了解什么是中国画,在从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了解中国画。

在教学时,我首先展开“欣赏”这一环节,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王森然。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在进行示范画蔬果,最后让学生自己感受国画的魅力。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发现有极少数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并不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有的作品都是圈涂出来的, 在宣纸上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事物,虽然与生活中见到的不一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这是教学的亮点。

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基础较弱,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还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因为有些学生掌握较快,应该发挥他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在美术教学中不可少,但是很容易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应该把握好这个尺度。另外,我在这节课的时间安排上还有很大的不足,学生画的时间不够长,这样就不能充分的显示教学效果,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美术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