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
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事。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第一课时的侧重点为学习要认读、书写的生字,以及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并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读促想,以想促说,以说促读的目的。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1、播放课件: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动听的鸟鸣回荡在教室中,看天都峰的风光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联钵盂峰,海拔1,810米,为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以往顶极难登,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年间来黄山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明万历二十四年(1614年)普门和尚历经千险,始至峰顶。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今游人可安全登顶。峰头远眺,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3、课件出示天都峰图片,师生共吟关于天都峰的诗句:
⑴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
⑵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二、朗读课文,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轻声读课文,侧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⑵同桌互读互查,把生字读正确。
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检查读音。
陡(dǒu)决(jué)
前鼻音:攀(pān)颤(chàn)链(liàn)
后鼻音:勇(yǒng)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笔陡:可以联系学过的反义词:笔直
犹豫:拿不定主意。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文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爬——注意“爪”字旁的捺要长一些,“巴”字要小些。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标上段序,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朗读处理信息。
⑴天都(dōu)峰⑵“我”和爷爷、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⑶天都(dū)峰⑷“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到一位老大爷⑸天都峰位于安徽省黄山⑹天都峰位于山东省泰山⑺似(sì)乎⑻似(shì)乎⑼假(jià)日
知识桶垃圾桶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整理课文小诗
1、自由读课文,整理课文小诗
()天都峰高路笔陡,铁链直挂三千尺,叫人生畏心发颤。
()假日生活真快乐,爸爸带我去黄山,黄山最险天都峰。
()老爷爷和小妹妹,一老一小勇攀登,终于征服天都峰。
()鲫鱼背前来留念,互相鼓舞力量大,胜利只属勇敢者!
()望而却步正犹豫,忽闻背后传人语,白发老人志气高。
2、集体连读这首诗,想想哪节诗写了“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过程?并找出有关段落读读。
二、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老爷爷和小妹妹,一老一小勇攀登,终于征服天都峰。)
1、提问:“我”是怎么爬天都峰?划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历尽艰辛,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有了胜利的喜悦。)
3、朗读第六、七段,体会爬山时的奋力和成功的喜悦。
三、抓住爬山前后两次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变化。
小组合作分块学习:
㈠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假日生活真快乐,爸爸带我去黄山,黄山最险天都峰。天都峰高路笔陡,铁链直挂三千尺,叫人生畏心发颤。)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齐读。
3、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4、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 ……此处隐藏26372个字……质疑
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讨论体会:为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指导朗读: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边读书边勾画。
指名说全班交流: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比较句子,体会“终于”一词。
①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比较句子,从“终于”这个词体会登山的艰难,登上后的喜悦心情。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c、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出示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总结: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3、齐读爸爸的话。
反馈练习:
阅读课文6、7段,回答问题:
1、这两段写了( )( )( )爬上天都峰,其中重点写了( )。
2、这两段话中,用了攀着、手脚并用、爬呀爬、 终于这些词语,既突出了爬山的( ),又表现了他们不怕( ),勇于( )的精神。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
2.抓住人物的对话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3.试着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试着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词,开火车检查认读,易读错字音做强调。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还记得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吗?板书
3.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试着填一填。
出示填空
二、学习爬山前部分
1.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一段对天都峰作了具体描写?
2.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从哪些描写中看出天都峰很高?
生读句子说体会。抓住“啊、哩、!”体会高并朗读,
又从哪里读出了天都峰的陡,理解笔陡的'意思。
站在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脚下我是怎么想的,生读句子,体会心理想法,板书心理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时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会想些什么?
没有信心爬上天都峰、害怕、胆怯(相机板书)
相信同学们都体会到了这种想法,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过渡:正当我内心犹豫害怕没有信心爬天都峰时,忽然听到有人在背后叫我,原来是一位老爷爷,于是他们有了这样的对话。(出示对话)
4.三名学生朗读,提问:你们发现了吗,对话中有一部分相同的内容?关键是这个也字,读一读他们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5.指名学生读小姑娘和老爷爷的话,老爷爷你为什么这么问呢?小姑娘你又会什么这么问呢?哦,原来他们都对对方来爬天都峰有一点疑惑和惊讶,而更多的是对对方的赞赏和佩服。
6.通过简短的一次对话,我和老爷爷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7.不再害怕,受到鼓舞,坚定了爬山的信念。
带着你们的理解我们分角色再读对话。(找3人分角色朗读,之后分组读)
小结:爬山前作者借助人物的语言写出了我和老爷爷的心理变化,这就是运用语言描写的好处。板书语言
三、学习爬山中
导入:受到鼓舞的一老一小开始爬天都峰了,我是怎么爬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六七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
1.汇报,你画了哪些动词?谁能做一做爬山的动作,通过动作演示,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来吗?
2.通过动作描写我们体会到爬山的艰难,还有这一老一小不怕困难的勇气。这一段的结尾用的是一个……可能省略了什么?省略了爬山的一些过程,老师这里有一个补白,谁能补充完整?出示填空。
3.就这样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终于爬上了天都峰,此时他们的心情怎样?喜悦、欣喜。出示7自然段齐读
小结:爬山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表达清楚了爬山的过程很艰难。板书:动作
四、学习爬上峰顶
1.站在峰顶的这一老一小又有了这样的对话,出示对话,叫两名学生朗读交流,此时你站在天都峰顶心情怎样,你为什么要感谢老爷爷呢?那老爷爷呢,这就是爸爸所说的出示爸爸的话齐读
2.他们从对方身上汲取到了什么力量?(克服困难的勇气,爬上峰顶的信心)学生交流理解
3.小结:作者通过写爬天都峰这件事告诉我们()
写事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本文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将爬山的过程写得很清楚,昨天老师留的小练笔拖地大家都做了吗?这也是写一件事,你打算按什么顺序写?哪一部分是要详细描写的?想一想用什么描写可以把拖地的过程写生动写具体?生交流。
4.出示要求,学生自主修改小练笔
5.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朗读练笔,进行自评和他评
总结:听了几位同学的练笔和大家的评价,老师相信同学们对用上恰当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一件事有了自己的认识,课下写一件干家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