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0 09:23:03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精品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精品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精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精品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二课时(四年级数学下册P22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并能分别描述物体相对关系。

﹙2﹚会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3﹚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位置与方向的判断,测量,描述和画图过程。体验逻辑推理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相对关系。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根据生活经验推理认识。

难点:画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突破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教法:直观演示,引导思考。

学法:观察推理,合作实践。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请两个同学根据方向说一说自己和身边同学的位置关系。

(2)教师引入课题并板书:位置与方向﹙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3左图幻灯片1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1067千米。引导学生观察,你能在图中找到上海和北京的位置吗?说一说这两城市的位置关系,组织学生讨论:

1、问题一: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这时以哪地为参照物?﹙出示幻灯片2)

(1)组织学生讨论,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本组讨论、测量结果,其他组评价。要求学生汇报时句子说完整,意思表达清楚。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3 小结: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的方向约1067千米处,这时以北京为参照物。

2、问题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时又以哪地为参照物?﹙出示幻灯片4)

(1)组织学生讨论,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本组讨论、测结果,其他组评价。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5 小结: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约1067千米处,这时以上海为参照物。

(4)引导学生把问题二和问题一作比较,讨论两问题不同之处?学生汇报两问题的区别:参照物选择不同,两物体位置关系就不一样。

(5)教师:两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向刚好相反,但距离是一样的。

3、巩固训练:教材第22页“做一做”,出示幻灯片6,组织学生先观察题目再说一说这两同学的.位置关系。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相机出示幻灯片7、8

(二)、教学例4:出示例4的路线图,幻灯片9根据路线图,说一说每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1)组织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能得知哪些?

(2)组织学生思考,并汇报如:方向标,表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米;有3段赛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每段赛程所走的方向角以及路程,并相互说一说所走的路线。

(4)分组汇报各赛程的方向和路程,要求汇报时语言要表达完整。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幻灯片10(从起点出发沿着东偏北45°方向行200米到达1号站点。)11(从1号站点出发沿着西偏北30°方向行150米到达2号站点处。)12(从2号站点出发沿着西偏南40°方向行250米到达终点。)

三、拓展延伸:教材第23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讨论画路线示意图,先要确定什么?

(3)引导学生明确先要确定方向标、1厘米代表多少米、出发的位置等。

(4)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由小组内的一名学生描述自己确定的那条路线路,其他学生按这名同学的描述绘制路线图,再小组内讨论每个人绘制的路线图是否清楚、准确,并加以修改和完成。

(5)展示各小组画的路线示意图,全班评价。

课堂小结:

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位置与方向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精品2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将图形变换、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负数这四个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想化。

2、通过练习,巩固图形变换、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负数等这四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指导复习与整理

一、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变换、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负数这四个单元,在这四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图形变换

●认识简单图形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复杂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 了解图形变换的操作过程

● 欣赏简单图形旋转中形成的美丽图案。

2、除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 三位数除以二位数的除法

●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

●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方向与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

●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

4、生活中的负数

●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了解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回忆以上内容后,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已还学习了哪些数学思考方法。

三、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88页至90页“你会做吗”第1题至第7题。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统计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栽蒜苗活动,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融汇在一起。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 ……此处隐藏1922个字……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长治吧?当13路汽车驶出长治后向哪个方向走?驶进潞城市时应向哪个方向拐?(根据回答用箭头标出。)

师:当汽车驶进中华大街后,你能领着实验小学的老师到达我们城小吗?

(学生指着图用自己的话叙述,老师点拨,逐步规范。)

师:假如你是小导游,能边走边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路两侧的建筑物吗?

(三)在运用中深化理解

1. 投影出示长治和济医院方位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适当时候教师提出几个典型的问题。

(在问题回答当中,要让学生学会与长治实验小学的老师交流,并与之探讨。)

2.(1)说一说,从潞城市城关小学到“好万家超市”怎么走?

(2)与好朋友说说回家的路线。

3.思维训练。

(1)出示“看望老人”图,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教育学生要尊重老人。

(2)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3)说一说,三个小朋友怎样走到敬老院?

(4)假如小明想同两个好朋友一起去敬老院,他可能会怎样走?

(5)假如你是班长,你准备怎样安排?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同学、老师有什么希望?

〖案例点评〗

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本节课教师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做到学以致用,体现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而课前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教师能有效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走向生活,去观察、去体验、去搜集生活素材,为突破本节教学难点奠定了基础。此外,本节课所设计的“看望老人”,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精品6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通过处理试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 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 通过实践,体会劳动的乐趣。

生:谈自己在劳动中的感受。(课前布置的实践活动)

二、 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辛苦的劳动,收获不少,一起来交流你们的观察记录。

生1:我每天放学后都要观察,然后量一量它生长的高度,并记录下来,一共记录了15天,第15天蒜苗高15㎝。

生2:我发现前三天长的不快,后十天比前几天快,最后三天最快。

师:注意了数据的分析,并发现了一些规律,非常好。下面讨论如何一起来表示小组内每个同学栽的蒜苗的生长高度。

生:填写统计表(第十五天的记录下的数据)

师:巡视

生:汇报填表情况。

师:从表中你们发现谁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的长的最矮。

生:自由。

师:谁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反映出蒜苗生长的情况。

生:画条形统计图

三、 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呢?

生:自由发言

师: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出示例图)

生:动手制作

(学生提出途中遇到的问题)

师: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生:总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小结

四、 练习

五、 总结(学生谈收获)

六、 作业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精品7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3、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统计图,说一说直条统计图的优点,学生自由发言。想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该用什么方法。

生:用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折线统计图。

师:出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边讲解、边画图。每一个小组发一张方格纸。

师:现在投影上展示放个图,然后一起填写时间和高度。引导学生在格子上,根据所给数据描点,然后指导学生把这几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从刚绘制的图上,你能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吗?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把上面的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

从上面的.图你能发现到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

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预测事物发展趋势,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三、 完成试一试。

四、 总结。

怎样制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 作业:根据在校学生数,制成表,然后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反思

数据告诉我

教学目标:

1、 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培养学生从网上收集数据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节约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利用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师:栽人航天飞船飞入太空这是历史上罕见的说明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谁能说一说你从哪儿还知道祖国发生的变化?

生1:我从国庆六十周年大庆上知道祖国强大

生2:我从新闻上知道了……

生3:妈妈告诉我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二、网络信息

1、回收易拉罐。

生:出示网上关于回收易拉罐的资料。

生:自由读资料,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通过计算上面的数据我知道了要节约资源。

2、人们生活大变样。

生:出示网上查找国民收入方面的变化。

生:观察统计图,回答相应的问题并按要求制作统计图。

生:谈自己的感受。

3、 四通八达

要求学生出示自己的网上查找关于交通发展的数据

生:把自己从网上查到的数据读给大家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生: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感受。

三、节约用水

1、生:学生出示自己上网查找的节约用水的资料。

2、生:根据计算每天流失的水是多少?一年又将流失多少?

生:针对计算结果,谈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通过上面的学习,每人写一则数学。

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