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见鬼》教学设计最新

时间:2025-07-02 15:59:06
《活见鬼》教学设计最新

《活见鬼》教学设计最新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见鬼》教学设计最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见鬼》教学设计最新1

教材分析: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雨夜,一个人持伞独行,有个在屋檐下避雨的人钻到自己的伞下一同走,也不说话,怀疑为鬼,走到桥上时,持伞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然后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遇到鬼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也跑进来,说遇到鬼了。两人都说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

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笑了。两个人互相怀疑对方是鬼,闹出了笑话。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活见鬼》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由于上学期学生接触过文言文。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6个生字;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内容,在反复诵读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采取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2、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适当讲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2、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3、带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激活沉淀,确定目标

1、板书课题,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同学们,在有些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地恐惧着一种东西,那就是?你认为鬼真的存在吗?可是,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信神信鬼却是很普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鬼的故事。(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两遍。

从字面上来理解,题目的意思是——(活人见到鬼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朝的冯梦龙。这篇课文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同学们从小学点文言文对更好地学习祖国传统文化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大家有兴趣吗?

2、提出学习目标,教师归纳。

读了课题,同学们想学到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回顾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也是有方法的。还记得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文言文吗?我们是采用了什么读书方法的?

学生发言后。老师结合大家的发言,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大家总结了学习文言文六字法,不知大家喜欢不喜欢?(打出课件)大家齐读——

(1)读:反复朗读,正确断句。强调:古代语言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多读几遍便能更加通顺。

(2)明:理解词语,揣摩句意。

①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解词语的意思。自己翻译后,再与原文译文对比。

②借助课文译文理解内容。

(3)讲:连接句意,复述故事。

(4)思:深入探究,领悟道理。

(5)联:联系实际,谈论感受。

(6)诵:熟读成诵。

二、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那就让聪明的我们运用刚才总结的“读、明、讲、思、联、诵”的学习方法,对照刚才制定的学习目标,先独立学习。在学习中碰到问题时先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没办法解决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再不懂的,等一下可以提出来全班讨论。

任务已经明确,那就行动吧!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导学释疑

1、指导学生读通、读顺。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刚才,同学们经过了专心的自学,有付出就有收获!谁能带读一下这些生字。出示“趋”、“炊”、“沾”、“踉”、“跄”、“愕”。

学生带读。

分组抽读。

这六个生字,除了“趋”以外,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左窄右宽。特别是“愕”字,右边要比占到左边的位置来。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美观、大方。“趋”字要注意里边的写法。

(2)抽读。生字会读了,课文是否会读呢?指名一位学生读,读完评价。(打出课件)

(3)范读。(打出课件)画停顿。

(4)个别读。

(5)全班读。

2、指导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

(1)理解句子的意思。

会读还不够,还要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谁来说说,自己你懂得哪句的意思?采用哪种方法?

(2)用自己的话把全文的意思讲一讲。

①看课文讲。一句一句会讲了,谁能边看文言文边合起来讲一讲?(学生讲)

②复述。谁能不看课文来讲一讲了?(学生讲)

③与译文比较。齐读译文。把自己的译文与课本中的译文比一比,谁的比较好。

3、指导学生探究明理

课文的内容会讲了,但老师还是有一个疑问,不知谁能帮助老师?(打出课件)

(1)为什么“疑为鬼也”?

①原因:夜黑、偶遇、久之不语。

②指导朗读:“有赴饮夜归者……疑为鬼也”。

(2)为什么“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①原因:以足撩之,偶不相遇,便肯定遇上鬼了。

……此处隐藏3163个字……>

2、世界上没有鬼,怎么会见鬼了呢?

(二)初读古文,掌握字音,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古文,标注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标注出一些重点字的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本课的生字及学生提出的字音方面的问题。

3、教师难点点拨:重点字字音:撩、亟、俄顷、号呼、踉跄、愕然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踉跄、亟奔、俄顷、愕然

(三)回顾旧知,指导学法。

1、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文《寓言二则》,这学期学习了《叶公好龙》、《嗟来之食》,这些都是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活见鬼》一样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你觉得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生:一些字的读音和现在的字不一样,需要掌握。

生:要理解古文的意思,一些词语和现在的词语的意思也不一样。师总结:我们学习文言文需要的完成的任务可以归纳为六个字:读“音”,知“义”,悟“理”。同样《活见鬼》这篇古文也需要完成这三个任务。

2、师:学习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我们以前都用过什么方法?生:对照译文、查字典

师小结:学习古文我们可以查字典、看注释、对译文、问老师等等。(课件出示学法的关键词)

3、指导总结理解古文意思的方法。

(1)投影出示:

有赴饮夜归这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有个人赴酒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上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

(2)两行对照,理解古文部分每个字的意思,对照上下两行看看古文部分每个字对应的`在现代文中的意思。

(3)教师总结:理解古文句子的意思时和现代文相比有同有异、有加有减。

4、学生分组合作,理解古文中重点字词、句子的意思。

5、学习情况检测

(四)反复诵读,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1、师:为什么“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生1:因为撑伞的那个人以为避雨的人是鬼。

生2、因为避雨的人以为撑伞的人是鬼。

师:用原文的话回答是“疑为鬼也”,“告以遇鬼”,“号呼有鬼”。(板书这几个词语)

2、理解这两人互相以为对方是鬼时的心理,指导朗读。

(1)师:想想撑伞的人看到有人到自己伞下避雨,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生答)

(2)指导学生读古文中表现两个人互相以为对方是鬼的句子。重点强调“愈益恐”、“亟奔入其门”、“号呼”这个词的读法。

(3)自己读、同桌互读,点名读,小组读。

3、指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活见鬼》教学设计最新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感受与现代文的不同,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现代文、字典理解文章内容,读懂课文讲述的故事;练习复述,正确使用人称代词?他?

3、情感与态度:思考两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要疑神疑鬼的,要反对迷信、相信科学;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全文意思,并领悟文中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带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猜个字谜(课件1:?鬼?字),你为什么猜它是一个?鬼?字呢?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带有这个字,(课件2出示,师板书课题),当你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概括(害怕、恐怖??)。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体现你此时的心情,你会打上?(!)能读出这个味吗?

3、其实今天我们口头上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活见鬼?在生活中也随时使用(刚刚明明放在桌上的钢笔一转身就不见了,你一定会惊讶地说出——刚才还是艳阳高照,收拾好东西正要出门去玩,转眼却下起大雨,你会失望地说上一句——)

4、这三个字就出自于这篇文言文,古人认为,?鬼?是似人非人的怪物。早在四百多年的明代,人们特别信神信鬼,面对人们的迷信、腐朽的思想,有一个叫冯梦龙的.人决定用自己的文章来为当时腐朽的人们?疗腐?。

5、简介作者(课件34展示)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代表作有‘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一个故事如何治疗古人的腐朽思想,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活见鬼》

二、初读疏通,整体感知。

1、预习中你遇到哪些困难?(字音、字义、读不通??)

2、读通读顺

(1)谁来为大家读读课文(指名初读),(真好,但是大家有没有听出一点点小问题,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正音,读正确。

(2)大家能不能大声读读这些文言句子(课件5,学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课件6出示?踉跄?: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之处,与什么有关?怎样走路才算是?踉跄?呢?生字条旁写三遍。

课件7、8出示撩与亟字字音和字义,正音。

再次齐读带生字的句子,读流利。课件9

课件10出示全文,学生展示读,要求流利。全班齐读。

3、文白对读,读懂课文

(1)指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要经常抑扬顿挫地诵读○2读译文来理解古文。○

3边读古文边看译文的解释。○4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结合课文下的译文,同桌合作弄懂文意。

师范读、生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进行检查;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文白对读品味文言

师生合作读古文和译文,挑两人接着往下对读(课件11、12、13出示文言文和译文对照内容)

(4)思考:从文白对读你有什么发现?(总结过渡:对,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那就让我一起有滋有味地来读读简洁凝练的文言文吧!)

三、深入研读,读出滋味。

1、语速放慢些,试试看。一名学生个别读(课件14)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2、读了这个故事,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好笑?用直线画出来。

课件15出示:?值炊糕者晨起???

那谁能读出可笑呢?指名读,学生评价。他读出可笑了吗?那谁能读出这种味道?指名读你,学生评价,那有什么好方法读出可笑呢?(抓关键词:亟、奔入、踉跄、号呼?)指名再读,读读译文再指名读。

请大家想象画面:第一个闯入者是谁?(板书:撑伞者)是什么样的?进门可能说什么?最搞笑的还不是第一个,第二个闯入者他又是谁?(板书:投伞者)想象一下他是什么样子的?进门可能喊什么?

《《活见鬼》教学设计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