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0 09:23:03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2个大小一样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实物架、2块大小不同的积木、2个体积差不多大的正方体和正方体、火柴盒20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

2、学生准备:每人4-5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直尺、奶箱子。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情况。

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体积和体积单位。

2、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你都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相应板书。

3、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有了一定的积累。

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认识体积

1、故事导入,初感空间。

①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②这只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水就会升高呢?

2、实验演示。

实验一:感受物体占有空间。

①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了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有一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杯子放入一块积木,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

实验二:感受物体占空间有大小

①这回我放这个积木块(稍大),再把水倒入这个杯子,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②实验演示

③溢出的为什么比刚才的多?

④ 小结:也就是说,这2个积木块不但占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⑥那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⑦什么叫体积?(指名、齐读、领读)

⑧举生活中物体占空间的例子。

三、认识体积单位

1制造矛盾冲突,引出体积单位

①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快看看哪个体积大?

②意见不统一了。看来光看是不能准确比较这两个盒子的体积了。

③怎么办?引出体积单位。

2认识1 cm

①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1 cm有多大呢?谁知道?

②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体积是1 cm的学具,举起来我看看。

注意听要求:请你们用格尺量一量这个正方体到每条棱到长是多少?

④那我们就可以说【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是大约是1 cm?

⑥老师这儿有个火柴盒,你估计一下它到体积是多少cm?

到底谁估得准呢?同桌2人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算一算。

⑥汇报:

3认识1dm

①刚才我们用棱长1 cm到正方体测出了火柴盒的体积,那下面我们还用这个1 cm到小正方体测测奶箱的体积。

为什么?(刚才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吗?你看又是介绍方法、技巧的。)

②看来我们得需要一个稍大的体积单位,这个稍大的体积单位就是立方分米。

③ 1 dm又是怎样规定的呢?(结合课件)

④课前大家也准备了棱长是1 dm,也就是10㎝的正方体。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是大约是1 dm?

4认识1m 。

①刚才,我们用体积是1 cm的正方体测量了火柴盒的`体积;用体积是1 dm的正方体了奶箱的体积。

现在老师想让大家用这些体积单位测量一下教室的体积。

②为什么?看来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大的体积单位。

③ 1 m有多大呢?

④在这个体积是1 m的正方体框架里大约能容纳多少名同学呢?

⑤想不想知道答案?我们来验证一下。

⑥演示验证。

⑦ 1 m的正方体大约能容纳7人,那我们教室的体积有多少m呢?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在横线上填出适当的体积单位。

课件出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VCD机的体积约是4()

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大小不同的物体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体积最大的物体的是什么?体积最小的物体是什么?

2、组成下面各图的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 cm,把每个图形的体积填在横线上。

延伸:你还能用4个1 cm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图形吗?

小结:也就是说无论物体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3、用8个1 cm的正方体,摆出体积是8 cm的正方体或长方体,你能用几种摆法?

四、总结

除了用数体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求物体的体积,有没有更快捷、更简单的方法呢?(难道求高楼大厦的体积也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吗?

是啊,有,一定有。

时间的关系,谜底下节揭晓!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重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难点: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方法:

一、教学体积。

1、师生互动。

感受教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

2、小实验。

感受大石头占的空间大,小石头占的空间小。

3、观察比较。

鞋盒占的空间大,火柴盒占的空间小。

4、举例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 ……此处隐藏26523个字……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在猜想之后,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进行探索。最后,教师再引导用分米、厘米做单位,对两个体积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教具进行测量,分别以棱长1分米,10厘米做单位,求出它们的体积。通过比较,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思考为什么1立方分米会等于1000立方厘米。第二步,放手讨论并推断。对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等进行讨论与推断,然后归纳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第三步,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与应用。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原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的组合、应用及实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相关名数的改写。

教学流程:

一、回顾相关概念,引导猜想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说明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接成的。

2、出示线段,问:要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出示一张纸,问:要测量这张纸的面积,用什么做单位?(要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4、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让学生再次回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说明: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即:1平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5、出示一个正方体,问:测量这个正方体的体积,要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都不是,要用体积单位。)前面刚学过一些常见的体积单位,那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大胆猜想。(课件相机出示下表并随机填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测量推理,合作验证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是多少呢?单靠我们的猜想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对猜想进行验证。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是两个相邻的体积单位,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两个同样大的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通过小组充分合作,充分想象,利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找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

探索方式一: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个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一排摆10个,摆10排,这样就摆了一层,它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如果摆这样的10层,就摆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探索方式二:设想把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就是沿着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长、宽、高(棱)分别切开得到10×10×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切成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也就是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探索方式三: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高是1分米,用底面积1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探索方式四:还可以这样想:1分米=10厘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以说成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根据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棱长×棱长=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说明: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能验证猜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算立方米和立方分米间的进率。

(1)同学们已经推断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推断出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采用前面那些自己觉得最有效且最简便的方法推证,如,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设想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分成多少个?也可以进行推算:1立方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们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2)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回答: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从而认识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填在课本上。

4、再次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课本第38页表格填完整。

三、掌握进率,巩固应用

1、教学例3.3、8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学生思考解答后,分别说说为什么那样填写。)

2、引导总结。

在3、8立方米=( )立方分米中,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相比,谁是高级单位?谁是低级单位?这道题是要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由例3(1)得出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一般方法是用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乘它们的进率(1000)即可化成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教师强调,不能死记以上规律,只要理解就行。)

3、巩固练习。

2.4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0.9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0.123立方米=( )立方分米

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4、尝试练习。2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引导归纳:将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怎样办?根据例3(2)思考。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5、练习:3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7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2.3立方分米=( )立方米

19.8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45立方分米=( )立方米

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刚才我们用所学的进率解决了名数的改写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教师:想一想,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最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最合适?

五、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做课本第48页2、3、4题。

作者单位

陆良县马街镇漾稻小学

罗平县钟山乡中心完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