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06 15:59:08
数学教学设计[优选]

数学教学设计[优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引入新课(5分)

1、 我是小小神算手:

40×6= 30×3=

20×5= 50×6=

31×20= 58×10 =

20×40= 24×20=

280+120= 270+320=

2、我最棒:

(1) 同学们去春游,已经开走了7辆车,每辆车可坐40个同学,已经走了多少人?

(2) 剩下的同学还要坐满3辆车,每辆车也可坐40个同学,还剩下多少人还没有走?

(3) 已经走了280人,还剩下120人没有走,一共有多少人?

3、引入新课: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一一展示完后)问:美不美?(美)这几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呀?(春天)在这么美的春景里,你最想干什么呢?(春游)今天,有一位老师,也带着她的学生去春游了,在春游中,他们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愿不愿意帮他们解决呀?(愿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5分)

1、教学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这是他们在春游是发现的许多问题之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探索算法

a、针对题中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先大胆尝试,独立思考,尝试自主探索解法,有困难的可以和同桌商量。教师巡视指导,并指名板演。

b、再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与必要的指导。

(3)全班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教师先请板演的学生口述自己提供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b、再请下面学生口述自己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4)小结

通过对比这两种算法得出,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对,我们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5)用心回顾: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本22页例3补充完整。

2、 基本练习:

两种苹果分别有38箱,29箱。每箱苹果都能卖10元钱。两种苹果共卖多少元?

可以,指名上小黑板做,并讲解算法和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8分)

做“闯三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填。请在括号里填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同学们去参观美术展览,每班都是50人,已经进去了5个班,还有2个班没有进去,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

50×5=250(人)……( )

50×2=100(人) ……( )

250+100=350(人)……( )

答: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350人。

方法二:

5+2=7(个) …… ( )

50 ×7=350(人) ……( )

答: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350人

第二关:我会做

小红上午写了12行毛笔字,下午写了13行毛笔字,每行都是10个字,小红一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第三关:我会用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3页“课堂活动”题目

四、归纳总结(2分)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再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老师希望同学们争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要会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做到:1、理解题意2、理清思路3、正确解答 4、仔细检查。

五、课堂检测(作业)(10分)

1、新学期开学了,老师

给每个同学发了6个大作业本,4个小组作业本,全班50个同学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2、幼儿园要买男童装20套,女童装30套。每套童装都是60元,买这些童装共要多少元?

3、同学们给四川小朋友捐书,平均每人捐10本,三(1)有50人,三(2)班有48人,这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40×7=280(本) 7+3=10(辆)

40×3=120(本) 40×10=400(人)

280+120=400(本) 答:参加春游的一共有400人。

答:参加春游的一共有400人。

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公分母的方法.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课件1]

8和99和275和66和812和1810和15

2,口答.[课件2]

3/4=( )/83/4=9/( )3/4=( )/243/4=( )/20

3,把1/3和1/ ……此处隐藏18814个字……空间,而且所占空间还有大小。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大小)

2、揭示并理解体积概念

师:看来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齐读概念

4、举例理解概念

师:刚才大家提到的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冰箱的体积。谁能像老师这样举个例子?

生1:电视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电视的体积。

生2:手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手机的体积。

生3:黑板所点空间的大小就是黑板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

二、探索常用的体积单位

1、探究体积相差较多物体体积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物体的体积。接下来我们比较长方体的体积(课件:出示体积相差较多的2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谁大谁小呢?

生:用眼睛一看就是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大。

2、统一体积单位

⑴猜测2个长方体体积大小

师:那么这2个长方体你们认为哪个体积大?(课件:出示体积相等的2个长方体)

生1:左边的长方体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红色的长方体体积大些?

生:因为左边红色长方体比黄色长方体要宽,也比它的高度高一些。

师:有这个可能

生2:右边的那个长方体体积大,因为右边黄色长方体的长较长。

师:有可能

生3:我认为它们2个的体积一样大。因为虽然红色比黄色长方体高一些,宽大一些,但2个长方体的长差得较多,所以我认为它们的体积是一样大的。

师:你注意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真了不起。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2个长方体学具,桌面上还有什么学具?

生:

①长方体

②圆柱体

③小正方体

④大米

⑤绿豆

⑥沙子

师:能否借助手中的学具知道谁的体积大吗?

生:能

师:你打算怎样做?

生1:我把盒子中摆满小正方体,谁装的多谁的体积就大。

生2:我有大米装满红色长方体,再将红色长方体中的大米倒入黄色长方体,如果有剩余红色长方体体积大……

师:我们将学具装入长方体盒中,如果盒子的厚度不计,当摆满学具后,这些学具的体积就可以看作是长方体体积。

(3)小组合作研究,进一步体会统一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师:好,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学具研究一下到底哪个长方体体积大。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结果?你们组用什么学具?结论是什么?(学生到前面具体操作演示汇报)

生1: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我们小组把沙子先装满红长方体中,再倒入黄色长方体盒中,发现正好,所以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

生2:这2个长方体体积一样大。我们用的是小正方体,红色长方体盒子中装满了108个,黄色长方体盒中也装满了108个,所以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

……

师:同学们借助手中学具比较出2个长方体的体积,有的用小正方体,有的用长方体,有的用大米,有的用绿豆等等,以后也用这些学具来测量物体的体积方便吗?

生:太麻烦了,不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中来,带着自己的猜想去验证使学生兴趣盎然,也能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统一体积单位做好铺垫。]

(4)统一体积单位

师:看来在比较体积时,要用到统一的体积单位。(板书完整课题:和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之一有立方厘米,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①师:那1立方厘米究竟多大呢?我们的学具中就有,能找到吗,每个人都把找到的举起来,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②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立方厘米有多大。

③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色子、粉笔头、手指的一节。

④师:老师手中的这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6立方厘米大,橡皮的体积就是6立方厘米。

⑤师:这个长方体体体积有多大?如果我们还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它的体积可以吗?

生:不合适,这个单位有点小了,太麻烦了。

师:测量时就需要稍大一些的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用字母这样表示dm3。你用尺子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板书: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⑥师:用双手捧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然后给同学动手演示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

⑦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生自由回答。

师:那么刚才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体积到底是多少呢?找个同学来摆一个和长方体盒子一样的长方体,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教师亲自拿长方体透明盒子去和学生摆好的比长、宽、高)

生:体积相等,所以这个长方体体积是24平方分米。

⑧师:你有能帮工人叔叔想购买这些木材估计有多少?立方分米能解决么?我们用一个更大的体积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教师适时板书:立方米m3棱长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⑨师:1立方米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呢?同学们用手演示一下好吗?

(找6个同学给老师帮忙)

师:现在我们用12根1米长的木棍,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大家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占的空间比我想象的大多了。

⑩师:下面,我请几名同学用米尺量一下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学生活动动手量)

师: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于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记忆才是扎实而有效的。]

三、巩固反馈练习

(书中练习)图中的长方体都是用棱长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师:如何能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下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研究,下课!

《数学教学设计[优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