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5-07-11 11:35:03
关于责任心的心得体会

关于责任心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责任心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责任心的心得体会1

小时候嘻嘻哈哈的我根本不懂什么是责任,更不晓得自己有责任。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相识了责任这个挚友。

平常的生活中,经常听到人们谈起责任心,并以责任心来评价一个人。确实,责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事情发生在不久前,就在开学的那一天。这天我来得比拟晚,到达的时候教室已经坐了不少同学,我按排好座位入座,整理自己的东西。平常马虎的我突然发觉桌椅歪了,便顺势把它给摆正。眼睛瞄了瞄,头斜了一下,手又摆了一摆,一下子功夫桌椅便整齐了。出乎意

料,这样的一个小动作竟也被教师发觉了,并在班上赞扬说,我的责任心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那时候确实有点不好意思,但此时此刻回想起来,确实,是我的责任心在起作用,我是对的,甚至直此时此刻我还有一点荣耀感。

责任有大有小,责任的大小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责任心如何。正如一个中学生,他不太可能负起一个国家领导的责任,但只要他勤于学习,标准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还记得在一次班会课上,某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盼望某些同学不要乱扔垃圾,因为他已经一次又一次的帮那些乱扔垃圾的同学把垃圾捡起来了,还告知同学们说要保持教室的干净。听了他这番话,有一种剧烈的感觉高诉我:这位同学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他懂得对自己对班集体负责。

确实,责任心,每个人都会有。我始终都牢记“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这样一句话,我觉得这话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即将步入成年,我要面对许很多多的责任,担当更多的责任,对父母、对家庭、对集体……都有着我的责任。对于这些责任,我情愿担当,更乐意担当。

关于责任心的心得体会2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有个名人这样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那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就是付出。可见,责任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承担的应该承担的任务,必须完成的应该完成的使命,必须做的应该做的工作。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就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你呱呱坠地起,你就有了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责任;你上学后,就有了认真学习的责任;当你成家立业之后,你有了努力工作的责任和培养下一代的责任;父母老了,你有赡养父母的责任。所以有人说,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一部责任史。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我想有四方面的责任。一是对父母的责任 。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我们首要的责任。二是对自己的责任 。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是其余一切责任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三是对工作负责。一个人工作做得好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这种责任感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我们才会敬业、乐业,才会做好我们的工作。四是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在社会、国家需要我们付出的`时候要无私奉献,勇于付出。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兴,匹夫有责”。

责任之于每个人是相同的,但履行责任的态度每个人是不同的,这种履行责任的态度就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促使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动力,是影响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很多责任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所以就有很多法律、制度来监督我们履行责任的情况。如父母必须养育子女,子女必须赡养父母,如果没有履行这责任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老师必须按时上班、上课,违反了制度就会受到处理。然而,更多责任的履行是没法用法律、制度来约束的,如法律不能规定你在公共汽车上让不让座,学校的制度没法限制老师上课的所有内容,没法界定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具体数据。这时候,履行责任就必须靠每个人自己的自我约束,这就是自律。自律就是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把自己的言行控制在制度、法规、道德允许的范围内。

自律对于履行责任有多重要呢?

台湾有个大和尚叫做星云法师,有一次,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恭敬的问题?法师说:请讲!来访者说: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法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倒问他:您是开车来的吗?来访者说:是的。法师说:开车要系安全带吗?来访者说:是的。请问您得安全带是为自己系还是为警察系?如果是为自己系,那有没有警察都要系。来访者说:喔,我明白了!来访者明白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做好一件事情靠的是发自内心的自律,星云之所以会成为星云大师我想靠的是就是这种自律之心。

这种自律之心就是《中庸》所说的“慎独”,《中庸》说:“君子慎其独也。”指的是人们在一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更要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歌德说过:“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我想使歌德震撼的“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其实就是自律之心。可见,古今中外,自律对于每个成功者的重要性,自律对于履行责任的重要性。只有时时刻刻自我约束,严于自律,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责任,立足社会。

所以说,责任之心,贵在自律。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自律之心,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关于责任心的心得体会3

最近,在一次整理旧报刊杂志时,不经意间看到还是去年8月31日第71期《赛维报》上登载的一篇题为《饮水要思源》的文章,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仅是因为文章写得好,而且觉得所报导的事实带有代表性,引起了我的共鸣。

《饮水要思源》的作者,一开始就以鲜活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笔调,论述了水对地球、乃至世界的伟大贡献,强调了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接着,作者又列举了在日常生活中亲眼目睹的二个浪费水的例子,批评了随意浪费水的不良行为,歌颂了在节约用水方面的好人好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大声疾呼:“要节约用水,树立以节约用水为荣,浪费用水为耻”的同时,还专门介绍了他制订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把个人节约用水的`行动,自觉纳入公司节能降耗的流动之中,呼唤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公司号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赛维大家庭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节约每一份资源。文章质朴贴切,真实感人,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为了一已之利,或图一时之方便,不惜损害企业利益,任意浪费企业资源。也许在他们看来,像 ……此处隐藏12900个字……的是常人无法体验的经历。所谓“有大才者成大事,五大才者尽小责”也就如此罢。

谈谈教师责任的构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艰巨任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这是对教师职业最生动的写照和对教师形象最由衷的赞美。

教师受到社会的尊重,同样,教师也肩负着社会和历史的重要责任,加强教师的责任感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要做的事。

教师的责任是反映在教师与学生关系上的教师的自我责任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师的主动性和倾力的工作奉献,是建立在教师内部责任环境上的对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表现。教师的这种责任表现,在思想上是无私的、在容量上是无限的、在工作上是尽力的、在感情上是热忱的,在教育要求上是无终极的。

那么,教师的责任是通过什么来构建呢?

第一,要正确看待学生。即确认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展潜力,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而这种个性就是他独立、创新发展的闪光点:并确认每个学生都是可塑造可教育的,如果说不可塑造,只能说明我们塑造的方法还不到位。

第二,正确地教育学生。学生在成长发展中,常常因为某些自身因素制约,使他们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的驱动力呈未显现状态,这时候教师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教育他们。首先是把这种未“显现”状态,归因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自己工作尚未到位。其次,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努力挖掘,仔细发现学生的潜力、长处和闪光点。再次,在教师的心目中应该有每个学生成长蓝图,应该有对待每个学生的教育切入点和启动点,应该有切实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第三,正确地对待自己。教师对待和教育学生的表现是竭尽全力,还是敷衍了事,是以自身的责任感的程度来调节和驱动的。所以教师要形成对学生完全负责任,以学生充分发展成长为出发点,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尽心尽力关心教育学生。

教师在工作中付出的心血和代价,都是在为学生成长做贡献,教师的劳动从学生身上得到的“补偿”只是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个人的所得。只有保持高度的

责任感,形成对学生的积极奉献精神,教师的动力和活力才会随之而来,并产生一种责任感,一种诲人不倦,不计个人得失的情怀,甚至一种灵魂的净化。

简议教师责任的实现

教师的责任在关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推动因素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对自己教育对象的全员性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体现教育要求,达到教育目的,促成教育成果的必须条件。把握这种条件、能够充分使这种条件产生教育效应,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对学生师情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形成对学生的责任,最根本的是源于教师的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关爱。教师关爱学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善良、真诚之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从而达到爱的教育的目的。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关爱有缺陷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应当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个孩子,老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孩子的欢乐和苦恼,同情孩子,由衷地关怀他们。”

教师的责任在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中体现。传统教育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应试教育氛围较浓,重分数而轻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健康发展,违背了教育规律。作为教师有责任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和创新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责任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体现。教学需要改革,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材情况以及现有教学设备情况,努力创造一个具有活力和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的责任在言传身教中体现。教师的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们由于处在身心发展期、个性心理正处在形成阶段,往往缺乏正确的是非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学生容易接受。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铸就师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素质的核心正是“师魂”

那么,师魂该怎样去铸就呢?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满腔的热忱去爱学生。

人们常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应有一颗热爱学生心灵。才能赢得信赖,才会收到效果。

所以说,教师的灵魂在师德,师德的灵魂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二、以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用科学精神武装自己

一个真正具有道德魅力的教师必定具有知识的魅力。21世纪被称为知识信息的世纪,教师的道德应该是具有深刻知识内涵和文化素质的道德。一个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科学视野的教师是不可能有道德的影响力,仅仅依靠说教师道德教育也必定是苍白的。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和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教师只有追踪当代科学与学术的发展,用科学精神武装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真正塑造好“师魂”。

三、摒弃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树立献身教育的崇高理想。一个好教师应该把他的全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有了这种奉献精神,就不会受名利场上的诱惑和影响,就能摆脱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我们铸就师魂,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化,要炼就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

我们要追逐的应该是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要计较的应该是对教育的贡献的多少。我们要谈论的应该是有多少学生成了国家的栋梁。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四、只争朝夕,让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教师应以德、才、识、学等方面加强自身修养,牢记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的古训,把别人喝酒,打扑克、搓麻将的时间挤出来读书学习。我们要克服花

花世界的诱惑,老老实实学习,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办事,正正派派做人。当教育需要我们全力以赴时,我们应该学会放弃。当学校需要我们废寝忘食的时候,我们自觉拒绝扑克、麻将的“迷魂阵”。因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有高度的正义感,强烈的是非观念,忠于职守、严于律已,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老师们,新世纪呼唤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呼唤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的教师,呼唤充满爱心,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永铸师魂。

《关于责任心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