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施工方案

时间:2025-07-23 07:11:05
脚手架施工方案15篇【精华】

脚手架施工方案15篇【精华】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脚手架施工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脚手架施工方案1

一、工程概况

贵定县小河水库项目工程,边坡平均高度20m,坡比为1:0.5,边坡支护主要工程项目为:砂浆锚杆、挂钢筋网、喷混凝土等,支护施工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业,分片进行施工。边坡已开挖完成,锚杆施工需搭设排架。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主要规范、规程: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xx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xx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xx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xx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l30—20xx

《建设管理制度汇编》JDSW—XH—ZD—20xx

3.参考手册

简明建筑施工手册20xx年9月版

实用建筑施工安全手册1999年7月版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20xx年7月版

三、边坡脚手架方案

(一)脚手架采用材料

1.脚手架采用φ48mm、壁厚3.5mm钢管,每米自重38.4N,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接扣件采用标准扣件,直角扣件每个自重13.2N;旋转扣件每个自重14.6N;对接扣件每个自重18.4N;进场后钢管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最大长度为6.0m。

2.脚手板应采用木板或者串片毛竹制作,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大于等于250mm,长度不小于1.5m,其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材标准。

3.连墙件采用钢管,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钢结构》(GB/T 700)中Q235A钢的要求。

(二)脚手架搭设技术措施

1.根据边坡实际情况,采用错落坡型脚手架,脚手架随坡度而设,坡率1:0.5,最大高度不超过20m。

2.根据锚索、锚杆位置,主受力立杆水平间距2.0m,垂直间距2.0m,设内外双排架,内外排间距约1.5m;其余辅助受力立杆随坡度而调整搭设,间距

1.5 m左右,均按坡度搭设。

3.立杆底端100~300mm处,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牢固,做好防止滑动处理;横杆靠墙底端100~300mm高底处,将内立杆和纵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并与横杆连接牢固,做好防止滑动处理。

4.脚手架及施工荷载轴向力主承力区选择在边坡底部的落碎台或变坡平台上。

5.考虑到潜孔钻较重人工搬移不方便,为保障安全,沿搬移通道方向架设2-3条纵向长杆。

6.考虑到安全需要,需在外侧适当设置水平纵向钢管。

7.钻机由下自上作业,锚杆完成后,拉结点亦由下自上进行拉结。

8.考虑到作业层荷载较大,在钻机就位前,对脚手架作业层小横杆适当加密。

9.为确保排架的整体性,在立杆外侧排采用剪刀撑进行连接,排架两端以及马道上第一层布置安全防护网和防护栏。

(三)脚手架搭设工艺流程

1.放线、摆放模板、→摆放扫地杆→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依次搭设上部大、小横杆和立杆→要求高度处→铺设脚手板→搭设防护栏杆及绑扎防护档脚板。

2.施工作业面设人行道,斜坡不大于1:3;设备运输和人员上下上工作面搭设运料通道,通道宽2.0m,坡度不大于1:6,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2道防护栏杆及挡脚板,防滑横条间距不大于30cm。

四、脚手架设计验算

(一)排架工作条件特点

1.扣件连接节点属于半刚性,且节点刚性大小与扣件质量、安装质量有关,节点性能存在较大变异;

2.脚手架结构、构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杆件的初弯曲、锈蚀,搭设尺寸误差、受荷偏心等;

3.以边坡岩面和马道面作为支撑点,对脚手架的约束性较小,易变形。

4.用扣件连接的钢管脚手架,其纵向或横向水平杆的轴线与立杆轴线在主节点上并不汇交在一点。当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荷载至立杆时,存在偏心距。在一般情况下,此偏心产生的附加弯曲应力不大。为了简化计算,予以忽略。

(二)钢材设计强度取值说明

(1)对Q235-A级钢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取为:205N/mm2。

(2)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规定的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1.25所得。

(3)容许挠度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J18)及《钢结构设计规范》(GB J17)的规定确定的。

(三)脚手架设计参数

1.高边坡按照1:0.5坡率进行脚手架设计。

2.脚手板为5cm厚木脚手板或者5cmX150cm竹片相串脚手板,其自重标准值为0.35kN/m;

3.钢管参数

2

4.施工荷载按照最大坡面,有部分剖面因平台位置不够,脚手架范围内,作业层布置3台钻机,施工人员9人;单台钻机重134kg,单个人员按80kg;计算荷载按照5跨内布置1台钻机,同时配置3名施工人员,施工面平台处搭铺脚手板;施工荷载=(134+240)X10 /(1.5X2)=1246.67N/m2,计算时荷载按照1.5KN/m2考虑。

(四)脚手架计算

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xx)

计算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最大高度为20m,立杆采用双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2.0m,立杆的步距最大为2.0m,立杆的横距计算确定。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Ф483.5,施工均布荷载为1.5KN/㎡。

1.横向、纵向水平杆抗弯强度计算

立杆纵向距离La=20xxmm,立杆步距h=20xxmm,立杆横距Lb待定;

(1)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计算及立杆横距确定

恒荷载标准gk=0.038X(0.3+La/1000+h/1000)+0.35X1.5/4+0.143

=0.481kN/m

(说明:1.横杆扫墙距0.3m;2.考虑到钻机移位的需要,只在1层的作业面处铺设脚手板,计算荷载按1/3层 ……此处隐藏47218个字…….2×1.5P1-0.2P1=0.775KN.m

σ=7.75×1055.08×103=152Nmm2《f=205Nmm2,满足要求。

F、对拉螺杆验算

对拉螺杆的横向距离为0.4m,竖向距离以最大距为0.5m,以最不利荷载为不利点,其承受的面积为:0.4×0.5=0.2m2。

每根螺栓所承受的拉力为N=77.5×0.2=15.5KN

本工程采用直径为φ14mm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为扣除纹高为2边2.5mm。A=π(14-2.5)24=103.86mm2,fm=215Nmm2

螺栓所能承受的轴力,103.86×215=22332N=22.33KN》15.5KN,满足要求。

(3)梁底模的计算(梁底搭设见图2)

梁底采用18mm胶板,设置三层枋木,顶层枋木垂直梁底面每250mm一道,中间层为在梁底宽度范围内每200mm一道,底层为450mm一道双枋木。

由于梁底模板所承受的荷载与侧模(最不利位置)荷载相同,底模的支点比侧模多,所以梁底模板可免验算。

A、荷载计算

以450×3100mm梁为计算(把荷载转化成线荷载),材料自重:0.15KNm,混凝土自重:34.87KNm,钢筋4KNm,混凝土施工荷载4KNm。总荷载:Q=1.2×(0.15+34.87+3)+1.4×4=51.22KNm。

B、顶层枋木设置的验算(每200mm一道),可按5跨连续梁计算:

ω=kgL4100EI《L400,K=0.644(前面已查得),

L=(EI4Kg)13,其中E=6000Nmm4,I=bh312=18×450312=1.37×108mm4L=(6000×1.37×1084×0.644×51.22)13=867mm》200mm,满足要求。

C、中间层枋木间距的验算

顶层枋木每条传给二层枋木的荷载为51.22KNm(最不利),而二层平行梁长方向设置6条枋木,每条中至中距离为240mm一道。那顶层枋木同时传给2层枋木的力(二层枋木每条所受的力)为:

q=51.22×0.24=12.29KNm。

而三层枋木的支点距离为0.9m(双枋木),

ν12.29×2×0.45=5.53KNmax=12qL=0.5×

Zmax=3ν2bh=3×5.53×1032×80×80=1.296Nmm2《fv=1.5Nmm2,

Mmax=12qL2=0.5×12.29×0.92=4.97KN.m,W=bh2b=853333mm3

σ=4.97×106853333=5.8Nmm2《fm=15Nmm2

满足要求。

D、底层枋木的间距验算

本工程设计为双枋木,排距为900mm一道,而二层枋木传给底层枋木由C点计得其每条枋木的最大轴力为5.53KN,计算图7,底层每条枋木所完二层传来的总力(化成线载)为5.53×6×1=33.18KNm,为确保安全,取中间单跨来计算:

q=13.08KNm

R1=R2=12qL=7.47KN

Mmax=qL28=33.18×0.4528=0.84KN.m

Vmax=7.47KN,Zmax=3ν2bh=1.75Nmm2》fv=1.5Nmm2,

而本工程采用双枋木一齐承受,所以1.75×12《fv,满足要求。

(4)计算钢管支撑

以CKL1为准:(计算1m2长梁内及板的荷载)

钢筋混凝土:0.45×3.1×25=34.88KNm2,

施工荷载:4KNm2,

材料自重:0.15KNm2,

梁范围之外的板重:(板厚150mm)取0.15KNm2,

总荷载:(34.88+0.15×2)×1.2+4×1.4=47.87KN,

现场使用立杆距离为450mm,横距为900mm一道(每900mm长方向内有4条立杆支撑),不研究风荷载。

A、立杆稳定性验算:NψA《f,得λ=Loi=1.2×1.2×10315.8=91,(其中取计算长度系数为1.2,i=15.8)

所以查表ψ=0.654,A=4.89×102mm2

则:47.82×1030.654×4.89×102×4=37.38《f=215×0.582(研究到钢管抗力不稳定系数),满足稳定性。

B、扣件抗滑计算

ν≤[ν],前面计算得出条立杆总要承受的压力为47.82KN,N=47.82×14=11.955《[ν]=8KN不贴合要求,所以一个扣件的抗滑力不到,抗滑需加固。加固办法:

a、利用立杆与纵横杆(最顶一道)的交接处扣件互互相接,相互作用。

b、在最顶一层的扣件底另加一扣件紧顶该上头扣件,让二个扣件一齐作用。c、把大梁混凝土分二次浇捣。

本方案决定同时采用以上三种做法一齐,但研究扣件受力不均匀系数取0.6,(在每条立杆上有三个扣件一齐作用,计算不研究第c项做法)。

则N=11.955KN《8×3×0.6=14.4KN。

(5)楼面强度校核

±0.000层楼板校核:

A、荷载计算(0.9×1.35m有四条立杆,取该面积来校核)。

立杆传来的:11.955×4(0.9×1.35)=39.35KNm2

支撑体系及模板体系:(4×15+13×4)×3.840.9×1.35+0.15=3.69KNm2±0.000层楼板自重:0.22×25=5.5KNm2

共计:48.54KNm2化成线荷载为48.54KNm。

B、取首层K~1G×13~25轴处的1m宽板为计算单元,因为±0.000层楼板为无梁板楼盖的预应力楼板,取计算长度为跨中板带,取计算跨度的跨9300mm的一半为计算长度,以4.65m为计算长度,研究周围结构的作用,取M=qL210,预应力配筋1m宽为3条,直径15.24mm的钢丝胶,每条面积计算公式如下:π115.2424=182.41mm2,3条面积为547.24mm,因为预应筋的强度比普通钢筋强度大3~4倍(设计员钟智斌工程师供给的系数),现取3倍化成为普通钢筋面积A1=547.24×3=1641.73mm2,板内另配筋普通钢筋φ10@150,板厚200mm,C40混凝土。

A2=7π×1024=550mm2,共计As=2191mm2,C40的fcm=21.5Nmm2,fy=210Nmm2,因为Mu=fyAs(ho-fyAs2fcmb)=qL210,所以q=33.83KNm《48.54KNm》不满足强度要求,需对±0.000层楼板加固,荷载为48.54-33.89=14.65kNm加固方法:在对应五层截面面积大于0.7m2以上的梁位且沿梁位方向每900mm加设二道钢管回顶(两道的距离为1m),上下端加上下托设枋木。

《脚手架施工方案15篇【精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