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教案

时间:2025-07-02 11:35:05
《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广射虎》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李广射虎》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李广射虎》教案 篇2

一、“趣” “实”结合,扎实训练

“趣”就是重情趣,高林生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有情有趣的。“实”就是扎扎实实,有实效,不搞花架子。

一开始上课,老师就边拍手边口念儿歌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时初读整体感知的内容:“西汉有位名将叫李广,神勇无比美名扬,他的故事究竟怎么样,听我慢慢向你讲……”接着让学生也跟着老师边拍手边念儿歌,同时巧妙地让学生再重新将上节课出现的古诗《赛下曲》呈现出来并让学生齐读,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提起来了,同时还能巩固初读成果。这是“趣”“实”结合之一。

接着老师播放课件,课件配有音乐,学生边看,老师边用绘声绘色的语言配上旁白(其实就是课文第三段的开头两句):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然后老师提问:在这样的夜晚,假如你就在这片松林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由于有了课文情境的视听效果作铺垫,学生们都纷纷说感到很害怕、很恐怖,老师便趁势问:这两句话应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到害怕、恐怖呢?请大家在下面自由读一读,于是,学生们手捧书本,认真地练习读书。练了一会儿,老师先让几个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然后进行点评,最后全班齐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此乃“趣”“实”结合之二。

接下来的环节体现了“以问促读”“以演促读”:

老师问:李广将军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继续往下面读课文。读后,师生从“李广想到这一带常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这句子中,重点理解了“警惕”一词,这个词,老师运用了字理释词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警惕就是有危险,心里很警惕。

接着大屏幕打出“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这一段的教学步骤是:

1、老师手拿“影影绰绰”的词卡,让学生先齐读这个词,再问:影影绰绰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学生说了“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好像”“若隐若现”等词语。

2、找出写李广将军三个连续动作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然后齐读,学生齐读时,教师在讲台前表演了“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三个连续的动作。并问:这三个词应该怎么读才显示出李将军动作的迅速有力?于是学生纷纷自己练习读了起来,一时间,学生们边读边做动作,加重语音。

3、检查学生品读效果。先指名读,评,边评边体会朗读方法,于是,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有进步,最后,举手想读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说:想读的都 ……此处隐藏22061个字……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第一二句诗意体现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第三四句诗的意思体现在课文第四自然段。课文先写第一天的事情: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射虎、再写第二天的事情:将士们去寻虎,发现射中的是巨石,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这个故事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 事情发展的顺序)

4、三、四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没有画出来?为什么不画?但作者为什么要写上去呢?出示:

(1)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2)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5、师:这些是诗中没有的内容,是作者根据诗句进行的合理的想象。

(板书: 展开合理的想象)

6、《塞下曲》这首诗寥寥20个字,就写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李广是一个怎样的将军?(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7、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出示句子1: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1)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作的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笔圈出来。

(2)交流(拈、搭、运、拉)

(3)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用三个手指头夹取。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4)李广射虎多威武啊!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6)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二]、品析句子

出示句子2、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3)、“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意思是——(想了各种办法,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说明了什么?(力大无穷)

(4)、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5)、师: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6)、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三]、师:李广戎马一生,作战70余次,他沉着冷静、机智勇猛、箭法精湛,来无影、去无踪,被称为“飞将军”。为国家下了赫赫战功,让匈奴闻风丧胆,令人钦佩!现在再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李广将军的神勇读出来。请生读诗。

[四]、拓展

1、像这样写边疆战斗的诗有许多,如唐代王昌龄的《出塞》谁会背?卢纶写的一组《塞下曲》共有六首诗,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动手查阅了一些资料。选了一首谁来读一读?

2、老师还查找到一些诗的注解,提供给你们作为参考,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理解诗句的大意。可以同座合作,也可以组内合作,总之要动口。

3、交流(教师要合理引导)

4、现在我们就把这首诗,学着课文的写法,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故事的形式写出诗的内容。

  《李广射虎》教案 篇1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李广射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1、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

读生字词

说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

3、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李广)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

(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

过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评价

过渡: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无比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一)第三自然段

a,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4)交流(拈、搭、运、拉)

(5)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6)观察课文插图。

(7)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8)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9)“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b、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1)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明确: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平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近?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2)听范读,闭眼想象画面,感受射虎的环境

《《李广射虎》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