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09 15:59:06
语文教案汇编(6篇)

语文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同学理解并感悟“坎坷”、“卖艺度日”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3、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会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l 教学重难点:

指导同学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发明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l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片头)

同学们,现在萦绕在我们耳畔的就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催人泪下,引人奋发。它的作者就是民间音乐家阿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泉,走进二泉映月,走向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第二段:

1、教师范读,同学考虑:①文中哪个词概括了阿炳苦难的生活?用“( )”标出来。②文中哪个句子写阿炳听懂了泉声?用“。。。。。。”圈出来。

2、交流:

(1)①坎坷。什么叫“坎坷”?②阿炳的坎坷体现在哪里?(双目失明,卖艺度日)双目失明的阿炳怎样卖艺度日的?

③想象: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日,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怎样卖艺?

c、一天,阿炳身患重病,双腿无力,他又是怎样卖艺?

请你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他是怎样度日的?用几句话写下来。(友情提示:可联系以前电视中所见场景,想象他的行动是如何艰难?他可能会遇到哪些麻烦?他人是怎样欺负、侮辱他的?他是怎样的可怜?结果是怎样的凄惨?)

(2)阿炳的经历是如此坎坷,他被苦难压倒了吗?从哪里可看出没有被压倒?

①指名读::“但是生活的穷困……生活呀!”

②齐读。(板书:向往、热爱)

(3)因为经历的坎坷、命运的不公、双亲的去世、双目的失明,所以阿炳渐渐地、渐渐地听懂了泉声。哪一句话写阿炳听懂了泉声?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指导:意思层层递进,读起来应该一浪高过一浪。再齐读。

④出示:

a、阿炳叹息什么?(第一大组)

b、阿炳哭泣什么?(第二大组)

c、阿炳倾诉什么?(第三大组)

d、阿炳呐喊什么?(第四大组)

联系上文,依照分工,同桌讨论,用一两句话表达。

⑤交流:(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过渡:他的叹息有人听吗?他的哭泣有人听吗?他的倾诉有人听吗?他的呐喊有人听吗?他只能向月光倾诉,向二泉倾诉,通过琴声倾诉心声。)——(板书:琴声、心声)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教师范读,同学考虑:哪些语句是写琴声的?用直线划出来。哪些语句是写心声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2、(投影)指名男女生读。

3、哪些词组具体描写琴声的?把它们圈出来。

出示:

月光如银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恬静激荡

①读一读,女生读描写月光的.,男生读描写琴声的。

②意思懂吗?请看看画面,听听音乐,不懂的自然会懂,已懂的将更懂。

(相机板书:委婉、跌宕、高昂、恬静;相机释“静影沉壁”。)

③齐读词组。

(过渡:月光与琴声交相辉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因此,《二泉映月》浑然天成)

4、请再听一遍音乐,听完后,请告诉大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从文外逐步引导到文中,相机板书:苦难、凄凉、抗争、怀念。强调:向往、热爱。相机引读“爱”局部)

5、齐读

四、教学第六自然段。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它有多高的地位呢?)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什么叫“享有盛誉”?

3、出示:

《二泉映月》荣获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二泉映月》是我国乐团到外国演出的首选作品;

《二泉映月》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的钟爱;

《二泉映月》使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聆听之后,含着热泪说:“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

五、小结:

是啊,这怎能不使人倾倒?阿炳坎坷的经历使他听懂了泉声,泉声引发了琴声,琴声表达了心声。他不只向往光明,还向往美好的未来,他不只热爱音乐,还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热爱生活。苦难成绩了《二泉映月》,成绩了阿炳,热爱成绩了《二泉映月》,成绩了阿炳。所以苦难就是财富,热爱就是力量。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但我们对阿炳的感激和敬重将直到永远。

六、作业:

1、小练笔:阿炳,我想对你说……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板书:

坎坷: 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泉声: 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向往

9、二泉映月

琴声:委婉 跌宕 高昂 恬静 热爱

心声:苦难 凄凉 抗争 怀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诗歌,明确读诗的一般方法。

2、掌握一些诗歌常识。

教学重难点

1、目标一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程序

一、导入新课

由文学体裁的分类导入

二、新课指导

1、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

2、读诗,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区别这种感情是否积极向上,是否给人美感。举例见课本。

●从诗的意象(诗人的意中之象)创造的具体氛围中,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

●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

●读诗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要通过意象的.表面呈现,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3、读诗,还要学习诗歌精粹的语言。诗歌的语言讲究精炼、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

4、读诗,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诗歌常识。

●诗、词、曲都 ……此处隐藏1339个字……么,并能用简笔画将这些东西画下来。

4、能够根据音节看清图意,看图说几句话,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5、能够正确认读词语,并会恰当使用。

6、能够正确拼读儿歌,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7、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练习书写。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连接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描描读读。

1、先读韵母卡片,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

2、按虚线描韵母,一边描一边想想这个韵母的读音。

3、描完了再按顺序读一读。

4、扩展活动,做游戏“找朋友”。

一局部同学举声母卡片,一局部同学举韵母卡片,大家在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跳完一曲,看看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组成什么音节?然后一起拼读一遍,若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不能拼成音节,说明朋友找错了。

(二)第二题:俺会连。

1、听老师模仿动物的叫声,猜猜是什么动物。

2、再读一读,图下的音节。(要注意三拼音的读法)

3、做“给动物挂牌”的游戏。说说自身喜欢哪种动物,找出这个动物名称的音节,把他们连起来。

4、校对答案。

5、扩展活动:拼读下面的音节。

jīn yú diàn shàn qīng ting wú gōng

gōng rén nóng mín jiě fang jūn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些什么,并能用简笔画将这些东西画下来。

2、能够根据音节看清图意,看图说几句话,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3、能够正确认读词语,并会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读读画画。

1、出示音节,拼读音节。(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什么时候要带上这些东西?师:秋游快到了,读幼儿园时要去秋游了,总是爸爸妈妈帮小朋友们理书包。现在俺们已经是小同学了,要学会自身的事情自身做。那书包该怎么理呢?要带些什么东西呢?书上就告诉俺们了,让俺们再来读一读。

3、这些东西只是给大家一个建议,你可以选择,还可以带些你认为有用的可这里又没有提到的东西。请大家把你在秋游时想带的东西用简笔画画下来。

4、交流,并说说带上这些东西的理由。

(二)第四题:俺会讲。

1、出示插图,认读图中的两个音节词。了解独木桥的`特点。

2、小组合作,看清图意,说说这幅图讲了什么?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

3、小组汇报,教师可根据同学的回答提问:小白兔和猴爸爸各自要去哪儿干什么?它们怎样才干到达目的地?会发生什么事情?

4、自身练习讲故事、指名讲、同学点评。

5、假设小白兔和猴爸爸都要抢先过独木桥,会造成什么结果?(适时地进行互相谦让的教育。)

(三)第五题:俺会读。

1、卡片抽读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你能选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3、小组合作,选用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儿歌,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2、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第六题:读读背背。

1、出示诗歌《秋叶飘飘》,请同学自身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4、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想象秋叶飞舞时还像什么?秋姑娘还会发来什么电报?(了解秋天的特点)

5、谁能试着背背这首优美的诗歌。

(二)第七题:俺会读。(系统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1、复习23个声母。

(1)读、背声母。

(2)区别形近字母:b —d p —q f —t m —n

音近字母:n —l z —zh c —ch s—sh

(3)再熟读、背声母。(指名背、同桌背、自由背)

2、复习24个韵母。

(1)分组读: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重点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的连读方法)

(2)对比读:a—an—ang e—en—eng

i—in—ing un—ün—üe

iu—ui—in an—ao—ou

(3)连起来熟读、记忆。

3、复习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分类读。

翘舌平舌;其后加i的有7个;跟韵母读音相同;用大y带头的有8个;还有一个wu。

(2)熟读,记忆。

语文教案 篇6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模块三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1.通过《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学习,体会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和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

写读书的故事,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学得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

【设计说明:本组课文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座右铭

《语文教案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