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一单元中第四课的内容。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内容学习了收发电子邮件、建立通讯录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而产生整理邮箱的应用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同时让学生明确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删除邮件、移动邮件的操作
2.能够鉴别、筛选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前后知识联系,掌握学以致用的原则,明确及时整理邮箱良好习惯的必要性;并且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养成良好的信息交流习惯,增进生生间的合作意识。
2.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删除邮件
2.移动邮件
教学难点:
删除邮件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法,任务驱动,合理引导,精讲多练为主,配合必要的演示和讲解
学法:实际操作,自主学习,分组研讨,合作学习
五、教学准备
1. 上课前教师给每位学生的邮箱发送若干份电子邮件;
2. 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
网络教室,PPT课件,导入视频,功能卡,电脑票等。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一、故事导入,二、探究学习,三、应用提升,四回顾总结”四个环节。
(一) 故事导入
由于大强的疏于管理,他的电子邮箱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终于不看重负,邮箱中的邮件你争我挤,面目狰狞的诈骗、垃圾邮件正跃跃欲试,引诱用户上当受骗……小丽、能能得知大强的烦恼后,决定帮助他一起对邮箱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三人将如何完成这次清洁工程?大强的邮箱能够实现“完美瘦身”吗?他们还将有哪些收获?
(二)探究学习
活动一:无用邮件“一扫光”——删除邮件
师:打开信息技术公共邮箱,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邮件并进行分析哪些邮件属于无用邮件呢?
温馨提示:
大家还记得如何删除一个文件吗?提示:删除文件一定要选定文件后,再单击删除命令。怎么样,你得到启发了么?
交流:
(1)随着时间的迁移,有些邮件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
(2)相同重复的邮件没必要都留着。
(3)有些邮件看完后,觉得没有保存价值,就应该及时删掉,节省邮箱空间。
师演示。
活动二:串门邮件“请回来”——移动邮件
思考并尝试操作 结合课本23页的介绍互助讨论学习绍互助讨论学习
尝试练习:怎样找回误删除的邮件? 同伴互助学习
师:大强一不小心把晓云发给他的邮件也一起删除了,那怎么办?谁能帮他找回误删除的邮件呢?
师巡视指导学习
(三)应用提升
活动一:我帮邮箱“大瘦身”
师:我们删除了无用的邮件,邮箱是否真正“瘦身”了呢?我们来完成一个小调查:邮箱空间知多少
参照教材24页,完成调查表
师:通过调查表,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删除后的邮件存放在已删除文件夹中,仍占用邮箱空间,为了让邮箱真正“瘦身”,就必须把无用的`邮件彻底删除。
活动二:垃圾邮件“快走开”
师:刚才我们删除了邮箱中的无用邮件,可是邮箱中还有一些不速之客呢?
提示:大强收到了一个中奖的邮件,要不要打开?对于来历不明的邮件是否要打开查看?
观察区分垃圾邮件
同学们,邮箱还有一些秘密武器等着你来发现呢,还等什么,快快行动起来吧!看谁发现的多?
探究邮箱的其他功能
(四)回顾总结
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明确知识要学以致用,并养成及时整理邮箱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设计反思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本课的课容量较大,重点在于“新知”的教授,我认为有必要再安排一堂“第二课时”,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创设情境,请学生分组整理几个“问题重重”的邮箱,来巩固旧知,并从整体的角度来整理邮箱。再就是“邮箱空间”知识点的新授,让学生提高对“邮箱空间”的责任感。最后,组织“好习惯、坏习惯”小讨论活动,在活动中,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卫生习惯。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生活的强者》是《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在蓝天下》的第三课。本单元的重要思路是帮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体谅、尊重他人,并尽所能关爱残障等弱势人群,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身边强者的事迹,探寻人们自强的足迹,懂得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做生活中的强者。本课以四川大地震中的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的事迹为题材,贯穿不畏困难和挫折,努力向上,积极生活的理念,引导儿童珍爱自己,学习做生活的强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针对教材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2、了解身边的强者,知道遇到困难时,只要不轻言放弃,想办法去克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3、收集名人自强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做生活的强者。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只要不轻言放弃,想办法去克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四、课前准备
1、收集人们自强的相关诗篇,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2、调查身边的强者事迹。
3、征集同学尚未克服的困难,制成学习卡。
五、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
六、教具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自制多媒体课件:“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视频。
七、说教学流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感受“强者”精神
1、在生活中有太 ……此处隐藏5847个字……t选定多个文件则让学生根据书本的提示自行掌握即可,最后两种方法加以比较,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2)移动文件。
移动文件的操作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生搬硬套操作步骤,学生往往因为不理解而使过程僵化。所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宏观上理清脉络,把握方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江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大千世界,凡生动之法,只当神往心摹,融会贯通,方可通透明白。为此,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制作了两个文件夹,形状、颜色与电脑中的文件夹一模一样,放在黑板的不同位置,并在其中一个文件夹中放入一幅图画,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把图画从一个文件夹移动到另一个文件夹,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观回顾,把这种经验自然地迁移到电脑操作中来,便对移动文件的'操作过程有了深刻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把由生活现象总结出的步骤转化为电脑操作步骤,演示菜单命令法,并适时贴出板书,此时学习移动文件的方法,学生进行操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新课程标准强调方法的多样化,于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还鼓励学生去探索其他方法——从其他地方去寻找“剪切”和“粘贴”命令,将“我的文档”中的 “abc”文本文件移动到奔奔的文件夹中。通过对多种方法的探究,一方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这一环节中的两次操作,我都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让学生在互动中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有一个选择、整合的过程,尤其是让学习较差的学生目睹他人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品质
2、解决问题二——复制文件。
这里,我首先通过提出下列问题:你在生活中,听说过或看到过复制的现象吗?所以要完成这个任务,是不是也像刚才那样将文件剪切下来再粘贴过去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复制文件的含义,并结合教师非常形象的口头描述,让学生很容易看出复制文件与移动文件的区别。
接下来进一步提问:既然不是将文件剪切下来再粘贴过去,那应该怎么办?从移动文件的方法中你能探索出哪些复制文件的方法呢?迁移的思想再一次得以运用,因为复制文件的操作步骤与移动文件基本一样,所以不需演示,学生便能自己完成。
3、解决问题三——删除文件。
有了移动和复制文件为基础,删除文件这一任务便可以设计得更为开放。因此,我让学生以自己完成为主,可以借助书本84—85页的内容,也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小锦囊,当然,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
学生的学习中有自己的思维特点,我创设的这样一个开放过程,是尊重学生多样的独立思考方式,并给予每一个学生独立运用知识思考和创造的机会,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的提供多种“脚手架”——书本、锦囊、同学或老师。以此让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这里,我还带领学生认识了回收站,了解其作用,了解清空回收站、还原文件等操作,从而让课堂内容更为完整与丰满。
(四)全课总结 拓展延伸。
我是通过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与自我检验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帮奔奔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文件操作的本领呢?你对你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前段时间同学们也在电脑里存放了很多文件,你也会像奔奔一样去整理它们吗?这里其实包含了三个层次:层次一,对知识的梳理;层次二,对自己学习状况的反思;层次三,对灵活运用能力的综合检验。层层递进,与教学目标交相辉映,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成长体系。
说课稿 篇6一、 说教材
二、 本教材选用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十一课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编辑本课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装饰柱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美的设计来自于生活中的需要。了解建筑中柱形装饰的功能、和其文化、历史渊源。学会用所学知识装扮生活,陶冶情操。
二、说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创意的能力,
培养其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
计,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审美情
趣。
技能目标:了解装饰柱的功能与作用,学习装饰柱的设
计、制作方法与步骤。能小组合作完成装饰
柱作品。
三、说重点、难点
解装饰柱的`设计要素,即柱体造型和装饰纹样
作品的新颖、美观和实用
四、教学准备:
彩卡、剪刀、双面胶、从前美术课上完成的设计作业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分析装饰柱的材质与制作方法。
1雅典卫城六女神柱照片,提示学生对比照片中柱子造型的区别。(一个是单纯的立柱,一个是有立柱功能的装饰柱)
2、古希腊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柱子呢?(美观、表达崇敬之心)
教师总结得出: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柱子除了承重还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它们不仅美化生活还能表达一定的寓意。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装饰柱。出示课题 装饰柱。
3、回忆你所见过的装饰柱、分析它的材质与装饰方法。 材质装饰方法
学生很可能答岩石 浮雕
木材 圆雕 彩绘
4、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装饰柱相关资料。
教师播放其他装饰柱图片和学生一同分析其所用材质与制作方法。
填表总结共性: 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石材
装饰方法主要是圆雕、浮雕和彩绘。
装饰纹样主要有云龙纹、花卉纹、瑞兽纹等。
二、学生作品鉴赏
1、分析书学生作品用材料。
他们在制作装饰柱的时候怎么不用木材和石材呢?(时间不容许、技术不到位。)
他们用了什么替代品?你还能想到什么他们没有用到的材料?(泥、面、胡萝卜、卷筒纸芯)
三、基本型加减法
我们也找来了这么多的材料,怎么将它们组合起来呢? 老师来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减法”
1、了解柱体基本形 (圆柱和棱柱)
2、加法(在基本型上添加装饰品 如绘画、剪纸、彩球、脸谱、挂盘等)
3、减法(在基本型上剪刻纹样,使其出现雕刻或镂空的效果)
四、作业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独特的装饰柱。 步骤:
1、欣赏书中作品,分析其设计主题,讨论你们的设计主题 要求明确。如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以春节为主题设计
2、根据主题选择材料。
3、分工合作,组合完成。
五、评价展示
推选组员将装饰柱到讲台上展示,让大家评说。(自评互评结合)
说说主题、材质、设计和组合方面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柱子制作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柱子一样勇于承受压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顶梁柱。
刘芳
20xx年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