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1本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在备课时,通过反复朗读、思考,我发现本文在用词方面很有特色,因此我在教这课时,重点采用了从词语突破的方法来引领学生学习课文。
因为这课描写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不理解就犹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轻松又收效好,老师已不用花过多的解释和心思来给学生解释词语和分析课文了。
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连我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就是有效教学吧。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2《小木偶的故事》是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么上,成了我比较头疼的事情。前面我已经带领学生精读了课文《巨人的花园》和《去年的树》。而这篇课文是略读变精读,还是略读变自读,还是略读变不读。最后我决定从阅读提示三点入手:
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3文章末尾的“小泡泡”,则提出了“续编”要求。
一、概括故事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根据人物概括课文内容(由于本文人物较多、小故事也较多,如果没有任何提示,很难把故事概括清楚。)然后老师随机出示画面,学生根据画面概括内容,让班上的同学巩固一次。最后自己说故事内容。这种方法学生对于故事的概括把握比较好,基本上每个人都能说出故事的内容。
二、课堂体会小木偶的心情是,我采用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括号中填上表现小木偶真实表情的词语这一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小木偶的亲身体会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完成了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三、读完后重点体会最后一段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我根据前面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因为是谈和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学生兴趣较浓,也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表情,生活需要用真情实感来对待。
四、最后拓展,“续编童话”,并让同学展示。这个方面学生想象丰富,故事生动有趣。
不足:
1、开始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比较枯燥,对于下午上课的学生兴趣不是很浓。
2、在体会小木偶的心情时,没有关注学生的体会,其实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应该多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有这样的体会。
3、对于课文中心句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没有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这次的赛课活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我以后的教学也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以后要多观看名师的教学视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苦练基本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3《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来学习课文。按照步骤,有条不紊的完成学习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课文的教学要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时,我注意增加学生的阅读训练,采取多种方式阅读,不让学生对阅读有厌烦的感觉,例如:自读、组内读、推荐读、分角色朗读。阅读方式较多,但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所以,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紧紧巴巴,以至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显得有些仓促,第五部分的内容进行得不够充分。
针对这一现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4今天早上第四节在指导老师杨倩清老师执教的四(5)班上了第一节语文课,上的是略读课文12《小木偶的故事》,之前都是在后面听课,杨老师讲课,现在角色调换了,我在上面讲课,杨老师坐在后面听课,所以没上课的时候还是很紧张的,但是一正式进入课室开始上课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了。上完这节课后杨老师和我说了存在的问题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也清楚认识到自己哪些方面的不足,下面是我对这节课进行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的设定是:1.认读生字词;2.通过角色扮演,阅读文本了解小木偶心情的变化过程;3.体会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生字问题: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生字只需让他们掌握怎么读,能认就可以了,生字我是没有具体讲的',首先把生字标出来,让他们开火车读,然后再把拼音标出来,全班同学齐读。这篇课文比较多难懂的生字词,而且学生刚从三年级升上来,识字量不大,而且他们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自己认为这个生字怎么读就怎么读,这样错的读音就会很深刻地印在他们脑海中,以后花时间去纠正就比较困难而且浪费时间,所以一开始就应该把正确的读音标出来,让他们齐读,首先把正确的读音灌输进他们的脑海当中。所以在上课前不仅要备课文还要备学生,多去班里面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看看他们哪些地方是不会的,要进行预设,根据学生可能回答的问题作出应对。
2、板书问题:首先题目是必须写出来的,这个没有做到,顾着看PPT就没有写好板书,以后必须改进。而且板书设计不够简洁明了,只是写出小木偶心情的变化,没有其他提示内容,学生看了后会也不懂究竟是对课文的哪个部分总结12课主要抓住小木偶的心情变化来展开的,所以在他和不同人物对话后就产生不同的心情,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和心情对应起来.
3、角色扮演部分:这里因为没有布置清楚任务所以课堂出现混乱,很难把纪律管好,这样对上课进度会有影响,而且我只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来,并没有通过文本细读去讲解小木偶内心心情的变化,本来这篇课文和11课《去年的树》都是以对话展开的,但是我并没有运用到对话,只是脱离了课本来讲内容,在角色扮演的时候应该问:有哪个小组是喜欢小木偶和小红 ……此处隐藏7282个字……,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于是,我引导学生明白应该怎样看待生活,感受快乐: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这样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个人感受,加深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一课的教学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积累词语。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而且有表达有特色的词语,如,ABB式、AABB式、ABCC式,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不理解就犹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
为了能让学生较好地续编故事,我向学生讲述了《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启发学生要根据小木偶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续编。
在教学中,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13我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感觉心情特别愉快。
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我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其中,我感觉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积累词语”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不理解就犹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轻松又收效好,老师的解释已经显得多余。
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连我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这就是有效教学吧,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14《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在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选了几个学生来表演这个故事。"听到我说表演,同学们顿时就来了精神,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为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我就让大家自己选定一个角色,自由地演绎,认真地默读着,细心地批画着,"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等等表情词。等觉得自己把握到位了,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个个跃跃欲试。同学们通过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更清楚地理解小木偶那难以明说的无奈心情,所以不要我说明,孩子们就自然总结出:笑是很重要的,不过生活中,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接着我们又进行了课文续编,。同学们纷纷跟同桌讲着接下来的故事……之后,还进行了自骗童话的作文练习,都发挥了想象,运用人物四种对话形式写出了特色。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更清醒得认识到学生就是需要点拨的精灵,他们内在的潜力无穷大,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所追求的语文课堂。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15一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究竟是什么样的?直至今天,我才有所领会。在这之前,我对小学语文课的理解无非是读懂课文的内容,悟出蕴含的道理,细细想想,我之前的语文课更像是穿着语文外套的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如果真是这样,设置语文课的意义又何在?
语文课究竟是一门什么课?今天,在卢老师的指点下有醍醐灌顶之感。语文课的设置就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中国的语言文字。”语“即语言表达能力——说,”文“即书面表达能力——写,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语言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体现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针对《小木偶的故事》这节课的教学,确实是失败的,因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皆没有体现出来。在卢老师和寒西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一些教学思路:
1、从语文知识入手。《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童话故事,那么什么是童话?童话有哪些种类?童话有哪些特点?这些都是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的。
2、从语文方法入手。这组文章都是童话故事,一个故事的发生由人物、地点、事件等组成,而精彩之处在于情节的'一波三折,渐进叠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找到故事中的人物、地点、事件一点不难,难点在于故事情节的梳理,以这篇文章为例,小木偶与童话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发生了不同的关联,而这一系列串联起来才有了故事情节,读起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当引导学生梳理出故事情节时,孩子们对于如何写故事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3、从语文能力上入手。每一篇语文课文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怎么概括段落意思或全文意思?这是一种能力,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思考并加以实践。《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叙事童话,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从语文积累入手。怎样说好、写好?在于平时语文学习的积累和沉淀。选入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每一篇都有不同的好词好句,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帮助学生提炼出对指导孩子们表达有用的文字去积累。
5、从语文运用入手。以上每一点的学习都在于运用。对于这篇课文,如果从语文运用入手,可以教给孩子们什么是对话(两个人以上交流说的话)?对话中提示语位置不同,表达情感就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同,当孩子们理解这些后,留时间去让他们练笔,真正得写出来,达到学以致用。
以上五点,无论这节课我抓住了哪一点或哪几点的学习,工具性皆有所体现,孩子们就会有实质性的收获。
再说语文的人文性,何为人文性?我的理解是课文字里行间中蕴含的道理,对孩子思想感情的熏陶。针对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笑更重要,但喜怒哀乐等情绪也不可获取。还有寒西老师说的一点特别好,也是我没有思考到的,丰富的情绪不但要有,还有学会调节和控制,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在此感谢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帮助我的师傅和老师们,在你们的帮助下,使我明确了方向,逐渐掌握了方法。在语文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我会坚守着我的语文教学这块“一亩三分地”,竭尽所能上好每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