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出现,为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时常要预先开展应急预案准备工作。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一、医院病毒感染盛行肆虐报告程序:
1、当疑有或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经治疗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立即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医院病毒感染管理小组收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院长并通报有关部门。
3、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诊断为传染病的`医院病毒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展开报告。
二、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医院病毒感染监控小组必须及时搜寻原因,帮助调查和继续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小组必须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证实盛行或肆虐。
(2)查找感染源。
(3)搜寻引发病毒感染的因素。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5)分析调查资料。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尽快查明感染源,采取相应的化疗措施,增加死亡率。
4、加强行政领导,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紧急抢救领导小组,组织抢救和上转工作,调查和善后工作,病情仍未控制时当机立断,关闭病房以免暴发流行进一步扩大。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为及时处置医院节假日及夜间突发事件,保证医院节假日及夜间工作正常运行,根据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保障措施
(一)值班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科室主任、护士长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接到指令,迅速到达指定现场。
(二)节假日及夜间如发生紧急、重大情况及突发性医疗事件,各科室应及时向医院行政总值班汇报,总值班及时报告值班院领导,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人员集中力量解决临时发生的问题,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置。
(三)各小组应在医院行政总值班和各小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各小组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应急预案启动后,综合协调组成员根据行政总值班的要求迅速到达指定现场,负责协调、组织、督促各项应急工作落实。
2.医疗救治组:急诊科、脑病三科、骨伤科、外一科、外三科、心血管病科、脑病一科、胃肠病科、妇科、产科、儿科等临床科室接到病人救治任务后,要迅速行动,及时做好病人抢救、诊治工作。
3.医技检查组:放射科、检验科、CT室、供应室等医技科室值班人员要在岗在位,配合临床科室做好医疗抢救任务。
4.后勤保障组:保障院内水、电、气的供应,医院车辆调配、设备维修、秩序维持、药品供应及抢救物资的供应等。
(四)医院行政总值班应逐级向院领导汇报事态发展情况,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并及时进行整理汇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如有重大事件,须经院长同意并签发后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医院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认真贯彻落实治安保卫条例,规范医院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护人身、医院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本医院人职工作、生产、经营秩序,正确处置治安突发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省《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地方性法规及办法、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重大经济损失以及较大社会影响的治安突发性事件或事故。
四、预案体系本预案为专项应急预案。五、工作原则、纪律及奖惩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以人为本,迅速扑灭,减少损失;力争把突发治安事故的危害与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不得(亦不得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突发事件;不得阻碍应急工作;不得拒绝履行应急职责,延误应急时机;违抗命令,否则予以处份和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做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事故等级
1、一般事件与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并且不满足重大突发事件条件的事件与事故。该类事件事故采用医院内部规定的程序处理;
2、重大经济损失事件:重大经济损失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含)元以上;
3、重大突发事件: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人民币5万元(含)以上事件;造成两人以上重伤死亡的事件;给医院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事件;严重影响医院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件;因生产经营所依赖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国家重大法律、政策调整,导致医院不得不调整相应的经营策略的突发事件;医院高管人员涉嫌重大违规、犯罪的事件;因经营管理问题,导致医院发生重大信用危机的事件;职工聚众闹事、停工怠工、破坏医院正常经营秩序的事件。
七、医院危险源医院发生治安事件的主要类型
1、重大斗殴事件;
2、群体性极端人员寻衅滋事;
3、重大盗窃事件;
4、针对重点人员和部位的恐怖袭击事件;
5、危害医院正常经营的其它治安性质的事件。
八、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二级应急小组结构
组长:医院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组员:综治办主任(办公室主任)
组员:相关科室
组员:后勤人员
科室应急行动小组
科室应急行动小组
后勤应急行动小组
(二)三级小组成员职责二级应急小组序号成员职务主要职责描述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决策、整体调配应急资源
1组长院长、整体指挥应急行动(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担任)、应急状态解除、向一级应急小组汇报重大突发治安事件、终审一般治安突发事件(审核重大治安突发事件)。具体落实二级应急小组决议和组长指示(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担任)
2副组长副院长任现场指挥);
组织指挥和统筹协调应急资源与力量;信息汇总分析;对外联络及信息发布;后勤资源与力量调配。接到突发治安事件信息后上报给科室领导、应急救援过程中通讯
3组员安全专员联络、现场处置、施救、费用借用、事故处理。后续办理事故保险索陪事宜。接到突发治安事件信息后,报告二级应急小组成员,负责到事件
4 ……此处隐藏20995个字……4小时寻找未果报警。
5、患者返回后立即通知院总值班,由主管医生及护士长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若确属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用物,贵重物品、钱款应登记并上交领导妥善保存。
7、 认真记录患者外出过程。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4一、总则:
1、目的: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及时有效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制定本预案。
2、处置工作原则: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及职责:
1、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对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
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
研究并制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疑似暴发事件时的控制措施。
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按规定向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报告。
2、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技术专家组
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救治小组
①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
②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③调度各科医疗技术力量,保障救治感染患者工作的开展。
④负责患者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⑤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⑥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消毒隔离及医疗护理小组职责:
①根据事件性质,负责消毒、隔离、防护技术指导和具体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工作。
②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做好标本采集。
流行病学调查小组职责:
①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②负责对感染病例发生地点、时间、涉及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原因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
后勤保障组职责:
①负责消毒、隔离防护、救治药品等物资的应急供应。
②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报后,总务部、药剂科应立即对医疗设备、防护器材、药品、消毒药械等进行库存检查、质量检修,根据库存状况及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紧急采购。
三、预案的启动
1、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及责任人:
临床科室发生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由本科室科主任、护士长上报院感科,休息时间报总值班。
检验科在短时间内,在不同患者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立即上报院感科。
在接到临床科室或检验科的报告后,院感科主任应立即向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进行报告,同时报告分管院领导,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同时向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及总务部进行通报,以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分管院长应于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①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分管院长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确认程序
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启动后,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应在1小时内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专家组成员对暴发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当领导小组成员出现不同意见时,由院长决定本预案是否正式启动。
在本预案启动后,技术专家组必须立即召开会议,严格履行各自职责。
四、应急处置及控制措施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随着调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1、查找感染源:院感科、细菌室应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患者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患者、疑似患者、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患者: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
5、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患者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
6、调查结束后应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五、预案终止
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后,距离本院最后一例医院感染病例的最长潜伏期也无新的病例出现,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责成技术专家组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本预案是否终止。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5急诊突发事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实施快速,严密救治,确保急诊突发事件的'处置质量。
一、接诊
接听电话或群发病人来诊,先了解案件的发生概况,患者数量、危重程度、到达时间。
二、分诊及报告
对所有病人进行认真仔细预检分诊,按病情轻度分为不同优先等级,并以明显标志标示,(红色代表病情危重,黄色代表病情较重,绿色代表病情稳定,黑色代表死亡患者),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三、启动应急机制,开放绿色通道
1、科室领导或抢救指挥者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2、患者≤5人,科室组织人员自行抢救,>5人时请求医务科、护理部增援。
3、通知药房、检验、放射、B超、心电等有关科室。
4、抢救护士自始至终负责一名或几名患者的治疗护理,尽量获取患者信息,尽快联系家属,协助完成各种检查,检查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医生,直至病情稳定或转科,方可离开。
标识:
红色:病情危重—立即抢救处理。
黄色:病情较重—及时给予各种治疗、密切观察,防止病情演 变成红色。
绿色:病情稳定—可暂缓处理、进一步观察。
黑色:死亡患者—行尸体料理,开具死亡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