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置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置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置方案1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妥善处置可能发生的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场所、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拥挤事故,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救援体系,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为实现构建和谐平安兴国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对发生在车站、学校、医院、集贸市场、娱乐场所、文体活动场所、大型活动举办地等人群聚集场所,因人群密集、秩序失控造成严重影响治安、交通秩序或人员伤亡的应急处置,均适用于本预案。
(四)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县公安局对全县区域内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处置工作具体负责。具体处置过程中,坚持“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指挥员及其权限。
2、预防为主,工作在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将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把预防事故发生的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及时消除可能引发拥挤事故的各种因素。
3、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县公安局各警种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事故发生,要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并充分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及时处置,科学应对。
4、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拥挤事故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1、成立林周县处置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场所、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拥挤事故应急指挥部,为全县密集人群拥挤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机构。
2、应急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由县分管副县长李辉担任
成员:县委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住建局、县供电公司、县水利局、县安监局、县政府法制办、武装部、消防大队等相关部门、单位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这些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为应急指挥部成员。
3、各单位主要职责是:
(1)县委办公室:做好以县委或县委办公室名义下发的文件的审核工作。
(2)县委宣传部:把握对内、对外新闻舆论导向,减小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县委政法委:协调我县政法各部门贯彻落实县应急指挥部决定的有关工作。
(4)县政府办公室:做好以县政府或县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的审核工作。
(5)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我县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和加强重要设施、技术装备的立项和投资安排。
(6)县公安局:制定落实县应急指挥部应急处置工作方针和政策的具体实施措施;负责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7)县应急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对相关活动情况的搜集、整理、评估、核实工作,分析、研究反恐怖斗争的形势,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性、预警性情报信息。
(8)县财政局:负责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9)县卫生局:为我县应急处置和紧急求援提供公共卫生及医疗保障;组织协调药监、医药部门提供药品保障。负责组织救护车辆、专家和医护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视情况安排附近医院做好病房、器械、药品和医护的准备工作,并及时上报伤员的救护情况。
(10)县住建局:加强县城公共交通、县城水源地、供水、供热、供气、紧急避难场所等公共设施的安全与防范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工程抢险和有关保障等工作。
(11)县供电公司:担负突发事件发生后我县电力设施的安全维护和抢险,确保电力供给等工作。
(12)县水利局:负责协助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全县水利设施、设备、水源的安全。
(13)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突发事件发生后我县矿井、人防设施等地下工程的抢险救护工作。
(14)县汽车站:为处置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工作提供公路运输保障。
(15)县政府法制办:提供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法律保障。
(16)消防大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工作。
(17)乡镇政府
由事故发生地乡镇政府牵头,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事故单位等部门及有关保险机构参加,做好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工作。
(二)办事机构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应急信息的接受、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及时传达和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各项决策和指令,检查和报告应急指挥部应急指示的执行情况。
(2)负责与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现场应急组织保持联系。
(3)协调组织事故原因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4)负责处理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办理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5)办理应急状态终止后决定的有关事宜。
三、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场所、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突发事故分级标准
(一)特别重大密集人群拥挤事故(Ⅰ级)
人群密集场所,因拥挤、踩踏等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
(二)重大密集人群拥挤事故(Ⅱ级)
人群密集场所,因拥挤、踩踏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三)较大密集人群拥挤事故(Ⅲ级)
人群密集场所,因拥挤、踩踏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四、预防预警机制
(一)预防及预警信息收集
1、县公安局制订针对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有效的预防、处置措施,建立高效、灵敏的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对事故因素的掌握和研判,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对可能发生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特别强化情报信息工作,扩大信息收集的范围,增强信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信息传报的效率,报送信息必须及时、 ……此处隐藏15355个字……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4.应急演练:学校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商场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检查:商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2.人员疏散:商场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通讯:商场应建立紧急通讯系统,保证与外界联系畅通。
4.应急物资储备:商场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三、机场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巡查:机场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加强对机场周边环境的管控。
2.紧急疏散:机场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救援:机场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4.应急物资储备:机场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四、地铁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检查:地铁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对地铁站和车辆的管理。
2.紧急疏散:地铁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救援:地铁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4.应急物资储备:地铁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五、商业中心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检查:商业中心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2.人员疏散:商业中心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通讯:商业中心应建立紧急通讯系统,保证与外界联系畅通。
4.应急物资储备:商业中心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六、医院应急处置方案
1.应急预案建立:医院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物资储备:医院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3.应急演练: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紧急救援:医院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七、火车站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巡查:火车站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加强对火车站周边环境的管控。
2.紧急疏散:火车站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救援:火车站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4.应急物资储备:火车站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八、超市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检查:超市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2.人员疏散:超市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通讯:超市应建立紧急通讯系统,保证与外界联系畅通。
4.应急物资储备:超市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九、公园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巡查:公园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加强对公园周边环境的管控。
2.紧急疏散:公园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救援:公园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4.应急物资储备:公园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十、酒店应急处置方案
1.应急预案建立:酒店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物资储备:酒店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3.应急演练:酒店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紧急通讯:酒店应建立紧急通讯系统,保证与外界联系畅通。
十一、体育场馆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检查:体育场馆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2.人员疏散:体育场馆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通讯:体育场馆应建立紧急通讯系统,保证与外界联系畅通。
4.应急物资储备:体育场馆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景区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巡查:景区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加强对景区周边环境的管控。
2.紧急疏散:景区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救援:景区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4.应急物资储备:景区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十三、图书馆应急处置方案
1.应急预案建立:图书馆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物资储备:图书馆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3.应急演练:图书馆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紧急通讯:图书馆应建立紧急通讯系统,保证与外界联系畅通。
十四、剧院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检查:剧院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2.人员疏散:剧院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通讯:剧院应建立紧急通讯系统,保证与外界联系畅通。
4.应急物资储备:剧院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十五、博物馆应急处置方案
1.安全巡查:博物馆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加强对博物馆周边环境的管控。
2.紧急疏散:博物馆应建立人员疏散路线和疏散指挥系统,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紧急救援:博物馆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4.应急物资储备:博物馆应备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食品、水、通讯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