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

时间:2024-02-20 00:53:29
关于孔子的名言

关于孔子的名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的名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孔子的名言1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7、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8、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1、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2、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13、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4、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1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0、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1、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2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5、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什么呢?有人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儿女生病了,父母亲是如何担忧,你们就知道什么是父母亲了。

26、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7、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30、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2、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33、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3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37、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8、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0、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4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4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4、游必有方,就是儿女出远门,首先要安排好父母亲在家里,包括寒冷,疾病照顾,生活饮食等,这就是“方”。

45、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4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47、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8、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9、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50、今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现在很多人都说给父母亲钱就行了,这叫施舍,你家里养了一条狗也是能养,这不是把父母亲如同狗马一样?这叫不敬,给钱父母亲是好事,望多关心父母亲身体健康,父母亲年老了,也需要关心,问好,天冷了问候,有病了也陪着父母亲。这才是孝。

5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5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54、长幼有序。――孟子

……此处隐藏9479个字……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邻。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50)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关于孔子的名言14

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

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论语》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

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论语》

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论语》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论语》

9、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论语》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1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经》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论语》

17、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

18、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孝经》

19、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论语》

20、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论语》

关于孔子的名言15

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6、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0、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6、德不孤,必有邻。

1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8、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0、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2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6、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27、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2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关于孔子的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