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情表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情表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情表说课稿 篇1《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情表》来自人教版第四册的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主要讲中国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赏重点是语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叙述中兼以议论或抒情的手法。就《陈情表》来讲,在语言上骈散结合,自然纯粹,在构思上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来看,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1、 教学目标
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和文体的有关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文词语,背诵。
赏析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以及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2、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把握行文层次,体悟以其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点
3、 教学难点
理解诸多实词和虚词,并进行分类归纳。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分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学生采取的学法是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拟定两个课时。
(一)说教学过程
1、 导语设计
以后人的评价导入课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2、 整体感知
1.首先多媒体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及文体常识
2.听读,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体会的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感情。
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学生提出字词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学生自己小结。自由朗读课文中,理清思路。
3.归纳每一段的大意
3、研读赏析:
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
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讨论后明确: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他为了达到奉养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辞恳切,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
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个两难的处境中,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李密是怎样化解这个矛盾的?(换位思考、列数字)
孝:身世凄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报养刘之日短也(情) 解决 先尽孝
忠: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理) 矛盾 后尽忠
语言的个性鉴赏(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
4、拓展阅读:
让学生讨论一下《出师表》和《陈情表》的异同。
不同:《出师表》全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忠君爱国之情。
《陈情表》则通过陈述自己的“苦情”“亲情”“忠情”
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
四、说板书设计(略)
陈情表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情酣意浓的千古抒情妙文,鲁迅先生说过:“能憎能爱才能文。”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也说:“情为文之经。”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得以流传。同样,读至情之文也需要感情的投入,用心与作者交流,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感受到优秀作品带给人们的震魂摄魄的力量,引发人们跨越时空去思考人生与社会。《陈情表》亦如此。
二、说学情
文言文的教学常常被师生们视为畏途,主要是教学效果很难呈现出来。其实,纵观学生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碍:1.字面上,文言字词的理解是一道障碍;2.诵读上,章法与句法是一道障碍,这其中也包含了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碍;3.内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异也带来了一定的理解障碍,比如对文中一些历史典故的理解等;4.鉴赏方面,对于文言课文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性无法把握,不能对文章做更深广义上的解读。不过,前三道障碍通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相对容易解决,最后一道障碍则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师生配合解决。
鉴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及常见的古汉语句式。
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诵读,通过发挥学生自主性作用,帮助学生体悟主旨,掌握课文结构及文章章法句法。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李密地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中华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方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幻灯片打出以下内容:①“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②“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问学生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评价哪一篇文章的,最后明确是《陈情表》,接着介绍苏轼所言: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之后,出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此内容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好奇心也会成为学习知识的一种内在动力。)
2.解题
结合课文注释,认识“表”这种文体。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阅读古代散文,要“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相关情况和时代背景,只有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处境,才能感受他们伟岸的人格,才能理解他们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速读课文
速读要求:1.用笔标记出读不准的字音。
2.尽可能地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大致弄清文章所写的内容。
(这一过程看似粗略,其实正是从古人所言“读书不求甚解”这一方法出发,主要目的是要学生整体感知文意,避免学生一接触文本就着眼于局部,“肢解”了文章。)
(四)诵读课文
为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作者围绕“情”“孝”二字,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衷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诵读时,要求:
注意文章层次,做到情发于心地诵读。
本文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构成了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诵读时要读出节奏感。
……此处隐藏2805个字……最能打动自己的一个段落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自读两遍,展示一遍,力争读出真情。然后谈一谈自己对该段的感受。
对于陈情艺术的鉴赏,是本文的一个难点。设想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探讨:李密最终打动了晋武帝,不仅仅因为其情真意切,还源于其高超的抒情技巧。纵观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运用了哪些抒情技巧?这个问题过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以化大为小,化整为零。设想拆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意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赴命。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国职,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3)李密的陈述中,不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么“理”来陈述的?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讨论,总结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动人。学生还可以自己的发现,老师灵活处理。
(三)迁移应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宗旨。让学生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来写一篇《陈情表》。题目设计如下: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往往埋藏着一些话语想对亲人、老师或者朋友说出却未曾表达,请你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写一篇《陈情表》,表达你的真情。
这个题目,若字数太少,则效果不佳;若字数太多,又时间有限。所以对此题的要求是:字数不限,课下完成。课堂上老师稍做引导即可。
(四)课后作业
准确熟练背诵全文。
五、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背诵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学生的亲情意识,通过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从而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陈情表说课稿 篇5“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 (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习过程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强调字音),梳理结构简单赏析(板书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三是巩固词句、通假字、文言实词。
7、课堂小结:
《陈情表》这篇文章,它的动人之处也就在于李密将孝道表达地情真意切。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还作了“生当陨首,死当给草”的保证,晋武帝终于被李密的苦情、亲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动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8、作业布置:
巩固本文所学内容。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说板书设计
晋武帝(司马炎)
陈情表↑
李密
一、“陈侍汤药,未曾废离” 难离之情
二、“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为难之情
三、“更相为命,不敢废远” 相依之情
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爱之情
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教学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