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锦集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 篇生动的儿童故画, 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 戴嵩虚心接受的 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画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 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 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在。
二、学情分析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 布置学生收集戴嵩的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差距悬殊, 从而为学文 做好铺垫。 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 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引导学生入境悟情, 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画家面对错误,谦虚谨慎,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 优秀品质.同时积累课文中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插图展开想像,让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难点:结合插图展开想像,引导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全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了本 课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和学生谈话,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教学法:课堂中逐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课文。 3、点拔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2、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 学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强调一些学习习 惯的养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学习法:勤动笔,积极读书。 2、观察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像。 3、探讨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学习法:学生通过角色的表演,理解课文人物的优秀品质。
六、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和课文插图。 课外收集大画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绍、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喜欢画什么呢? 2、大家喜欢的东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画家特别爱画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欣赏他的` 两幅画吧。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 3、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些什么呢? 4、这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画家戴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关于他画 牛的故事。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学生齐读。
(二)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1、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吗? 2、本领如此高超的大画家和一个小小的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 激发兴趣,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画的斗牛图画错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你从课文哪里知道呢? 请你再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来。 4、学生默读课文。 5、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人还争着花大 价钱购买。” A、找到了这句话的小朋友请举手,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找一找,你从哪个字词中感受 到他的高超本领。 B、如果你是一位欣赏的观众,看见戴嵩的画挂出来了,你会怎么招呼别人也来欣赏? 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钱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C、可见,戴嵩的画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画也很受欢迎。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人们对 戴嵩画的喜爱吗?(个别读,评价,分组赛读) D、是呀,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说 一个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说得这么好,真了不起,我们再读这句话相信会读的更好了。 F、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我从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知道戴 嵩画画得很快。 1、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理解沉思片刻) 2、请我们班的小画家也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3、看画:哪个地方是用浓墨涂抹来画的,哪个地方是用轻笔细描来画的。 4、指导朗读:画的方法不一样,我们读的也要不一样,谁来读读。个别读,齐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 ……此处隐藏7800个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以学生潜心读书为本,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只有这样,阅读课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如在学习了赵小艺的二张画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读一读4、5、8三小节,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描写赵小艺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从眨眨眼睛,想一想可以看出赵小艺是动了脑筋的,他是先想了才画的。从他说的我能中,可以看出赵小艺是很自信等。在对第九小节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一小节,并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读,对于好像都动了,还有一张张画更美了,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收获。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我们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在划画风的句子后,让同桌相互交流、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答案。保证划句子的正确。在分角色的朗读中让前后的四个同学进行自主分配角色读一读2-8小节。又如在说画风的这个环节中,我先安排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再让二个学生来说。在写字环节中,也先让学生说一说写字时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更多的体现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同学间的合作,共同探究,一起提高的学习方式。
四、让课堂更符合低段的语文教学。
1、重视生字的巩固与写字的指导,培养良好的识字与写字习惯。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一开始是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巩固,我采用了一方面是读生字卡片,另一方面是把生字放到相应的语境中让学生来进行认读。以及写字时的认读,都为了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也把无意识识字放入了教学中,在进行分角色读时,在小朋友的头饰上,我特意加上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来复现生字,本课里的生字就是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在对写字的指导上。我先是让学生读一读所要写的生字,一是再回想一下,同时也是照顾到一些困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试想一下你在写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要注意的`,然后提醒全班的同学。再则是让学生指出难写的字。老师有针对的进行写字指导。二年级的生字较多,不可能做到都写,我也不是自己来确定一个,而是让学生看一下,以他们的眼光与认知来确定难写的字,体现了写字教学的指导以学生为本的特点。
2、落实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根据本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的特点,与学生年龄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在教学中我没计了让学生按照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进行仿说练习。又如对呼呼地转动,让学生联系课文进行了理解。
3、重视说与写的训练。课文中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画出了风。其实学生读了课文以后早已跃跃欲试。文中的学习小伙伴提出了你想怎么画风。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于是在这里我安排了说话训练,先让学生同桌互说我想怎么画风,然后再指名学生来说一说。先给了学生自我练习的时间,再请好的同学为大家作好示范。接下来,我安排了让学生把想的内容写下来。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熟练,语句不那么生动,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条理化,同时给学生练笔的机会,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写话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堂课中,我教学的落实上可能还与设想存在着一些差距。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