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15 22:35:08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联系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能找出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在模拟游戏活动中体验食物网中的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食物网中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意识到保护食物网中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联系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水田里的生物名称卡片、不同颜色的'毛线、课件

四、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泥巴。”提问:这里有哪些生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揭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情境再现:在校园的花丛中,依次出示杜鹃花、七星瓢虫、蚜虫、麻雀的图片,寻找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示范用箭头表示食物关系:杜鹃→蚜虫→瓢虫→麻雀

2、小结: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3、出示更多生物图片。提问:在这么多的生物之间,还有哪几条食物链呢?

4、观察食物链,小组讨论,找出食物链的特点。(多数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5、介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

6从谚语、成语中寻找、辨析食物链: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泥巴。”(浮游生物→虾→小鱼→大鱼)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树叶→蝉→螳螂→黄雀)

(三)认识食物网

1、提供标有水田里生物名称的卡片(稻谷、蝗虫、鼠、青蛙、蜻蜓、蛇、麻雀、猫头鹰、老鹰),引导学生表示出它们的食物关系。(幻灯演示),介绍稻田中的各种生物。

2、“模型”体验活动,建立食物网:

A、角色分配,现在我们把教室当作稻田,同学们来扮演稻田中的各种生物。(学生领取角色牌)

B、小组思考:现在我们都是这个稻田中生物的一员了,想一想,在稻田里你能吃谁,你又会被谁吃?

C、用毛线把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表现出来。

D、观察现在的“稻田”,引出食物网概念。

E活动展开

(1)情境1: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蛇肉,有一天蛇群遭到人类攻击,被大量捕杀。请扮演蛇的学生使劲拉扯线绳,请其他生物们体验你有什么感觉?观察一下网线,发生了什么变化?

(2)情境2:因为蝗虫会使稻谷减产,人们痛恨蝗虫,把大量的化学药品撒到蝗虫身上。不幸,蝗虫全部被消灭了。(请蝗虫逐一放掉网线,退出游戏)请生物们观察刚才的网线,又有什么变化?

3、交流游戏中的体会,说说对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的新的想法。

(四)练习与拓展

把稻田里的食物链用箭头标出来。

板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植物、动物都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其中有机物(营养、能量)的获得就是其中之一。但植物、动物对于有机物的获得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能量,动物则通过进食获得。因此,在自然界中,动物或植物之间都会由于有机物或能量传递的关系,与同一区域内的其他动植物之间形成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构成食物链、食物网。

聚焦环节以前几节课学习及种植绿豆苗的活动,提出问题:在自然环境中,绿豆苗的生长与周围的生物会有什么联系?

探索环节包括5个活动。探索活动1要求学生实地寻找并记录生活在绿豆苗周围的生物。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可能搜集生活在绿豆苗丛中的动植物。探索活动2观察绿豆苗的生长状况,寻找是否有被动物吃过的痕迹,并进行推测。探索活动3基于之前的观察思考并分析:绿豆苗会被谁吃,它们又会成为谁的食物?该过程需要分析绿豆苗丛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实现“食物链”概念的构建。探索活动4用套筒游戏来表示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探索活动5要求学生找出更多的食物链并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发现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呈现的网状结构,形成对“食物网”的认识。

研讨环节引导学生认识能量、物质在不同生物之间的联系,了解植物通过自身光合作用获得生长所需的物质,对自然界不同区域的各种生物生存需要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食物关系。

拓展环节通过“模拟食物网的游戏”帮助学生感受到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最终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稳定性。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在学生的认知中这些环境主要为非生命环境,很少有学生能系统地认识到生物生存也需要生物环境。本课是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某一区域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促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可能就是其他动物或者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初步的生物群落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分)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通过“模型”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保护一种动植物就是保护很多种动植物。

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能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画简单的食物链,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群落和生态系统中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准备】

演示准备:教学课件。

分组准备:生物套筒(分别打印有落叶、瓢虫、蜘蛛、蜗牛、蟋蟀、蚯蚓、蚜虫、绿豆苗、小草、小鸟)、不同颜色的棉绳 5 ……此处隐藏12448个字……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

A.大米→鼠→蛇→人 B.青草→鼠→蛇→鹰

C.营养物质→鼠→蛇→鹰 D.青草→马→马蛔虫

4、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水藻”,请用食物链表示出其中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毒杀剂进入人体后与脂肪结合,不易排出。

资料二:一般情况下,受到DDT污染的同一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不适者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总比被捕食者的高。

资料三:南极地区从未施用过DDT,但我国南极考察队却从企鹅体内测到了一定浓度的DDT。

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DDT的含量。

名称ABCDEF,DDT含量(ppm)0.000050.50.00575.55.00.04

(1)根据你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谁?请说明理由。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由到少的顺序。

(4)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南极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5)想一想,DDT这一类药物的使用,在生物圈中受害最深的会是哪一类生物?要避免这一现象,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挑战自我,挑战潜能。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9

(一)科学概念:

1、知道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会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应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1、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

教学过程

一、动画故事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大自然,开启我们的`发现之旅。仔细看,下面的视频中发生了什么?

(师播放视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学生观看视频)

师问:大家能看出来是个什么故事吗?

(学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在这个成语故事里,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

(学生回答)

师:为了表述的方便和统一,我们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来表示一下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谁再来说一说?

(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再来表述,师进行板书:树→蝉→螳螂→黄雀)

二、谁被谁吃(认识食物链)

师: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它们一样,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这样的例子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师课件出示蔷薇花丛里的几种生物图片:蔷薇花、蚜虫、瓢虫、小鸟,让学生认一认)

师:老师这儿有四张表示它们的卡片,请四名同学到前面来,每个同学手持一张卡片,代表这种生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位同学如果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来排列,怎样站才合理?

(找学生来排排队,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的关系。师板书:蔷薇花→蚜虫→瓢虫→小鸟)

师: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像什么?(生:链条)

师:所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课件出示食物链的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很容易的找到了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我们再增加一下难度。(课件出示课本12页花丛中的生物: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师提问:在这些生物之间谁被谁吃?有哪几条食物链呢?请你找一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一一作出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食物链,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食物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同桌讨论,找出食物链的特点,汇报交流)

师小结: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师:哪些是绿色植物呢?(生说:花、草、树木等)

师: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生物学上就把它们叫做——生产者。(板书)

动物自己都不能制造食物,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呢?——消费者;各种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是消费者。

(课件出示: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师: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

(指名回答)

三、田野里的食物网

师:在田野里有许多生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课件出示13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

师:在这张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呢?

(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这张图片,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如果两种生物间已经有箭头连接了,画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剪头了。画完以后,数一数自己画出的食物链有多少条。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了多少种食物。

(学生找食物链,画箭头,展示并汇报交流)

师总结: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四、分角色表演(体验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师:老师这里有田野里13种生物的头饰,我们找13个同学来分角色表演几个情境:

(1)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蛇肉,有一天蛇群遭到人类攻击,被大量捕杀。请扮演蛇的学生使劲拉扯,请其他生物们体验你有什么感觉?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

(2)因为蝗虫会使稻谷减产,人们痛恨蝗虫,把大量的化学药品撒到蝗虫身上,不幸,蝗虫全部被消灭了。请蝗虫退场退出游戏,则你饰演的这种生物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表演、交流体会)

师总结: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五、课外拓展

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防治庄稼地里的虫害和鼠害?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