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15 15:59:04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

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说教法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应图文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读悟,想象,表达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图,文,声并茂,把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于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兴趣

说教学程序

一、课件导入

(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教学的开放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具体描述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2、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它奇在何处

3、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和生动描述的

(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以学定教。

二、抓住奇观,直奔重点

1、学习第2自然段,感知日出前天空景象的美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找出描写颜色变化的词。

2、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句子比较:

a、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的,慢慢的,使劲往上升。

b、太阳慢慢地向上升。

提问: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表达效果上哪句更好为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上日出的什么景象

(2)文中是如何描绘的

三、有感情朗读

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想说什么

(意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把自己阅读后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合作者形成共鸣。

四、作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说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小半边脸→慢慢地→圆(形)

(一纵一纵)

天气晴朗红得很→使劲→红的可爱(色)

(冲破)

没有亮光→跳出→夺目(光)

有云时云薄:躲,透,直射,一片亮光

云厚:突出重围,染成红色

伟大的奇观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本环节主要想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再采用"录像配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中,多感官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捕捉本课的学习重点,也为质疑问难作铺垫。

这里的"风景名胜欣赏"导入"海上日出"的媒体演示,旨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

"媒体演播"配读旨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方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捕捉内容重点。为后面的体会"奇观"作铺垫。使用时打开组合媒体课件,点击"看图学文"模块即可。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媒体,紧扣文中"奇观"这一重点词语,进行读课文,赏画面,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此环节几次出现的媒体演示,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这一"三为主"原则,紧紧围绕"体会奇观"而设计的,同时也可为"品词句,悟情感"服务,本设计具有交互性强,跳转灵活等特点。教者可根据需要随意选用,打开"看图学文"模块即可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2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是巴金的名作,它记叙的是巴金在旅法途中在船上多次看日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光明的追求结构很清晰,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为看日出,我常常早起,第2至第5自然段写海上日出过程及景象的不同。第6自然段写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叹,表达热爱祖国之情。

课文的第2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日出前天空的颜色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就与前面描写天空颜色形成对比,让人很快想像到景色,这是太阳升起的序曲。

第3自然段可以说是重点段,也是难点段。重点是作者很具体很细致地描绘了日出的全过程。难点也是这个过程。从最初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到最终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简单的几行文字,却使日出的过程呈一种动态的效果。抓住重点句太阳像负着什么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理解其中负着什么重担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冲破跳出这几个词,让学生体会过程是艰辛的。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最初日出费力到后来的跳出海面这个过程,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过程。第4、5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太阳躲进云里和天边有黑云时日出的景象,观察仔细具体,其中蕴含了科学道理。第6自然段以一个反问句结尾,加强语气,表现这就是伟大的奇观,总结全文。

文章语言平实晓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典范,也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范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目不转睛”造句。

2、熟读课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给2―5自然段加小标题。

3、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爱美 ……此处隐藏31995个字……上日出,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胸怀。让我们多留心身边的事物,我们也会发现美,感受美!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未发达,对于这种情感的认同,不是单纯的说教可以代替,它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教学、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培养。)

板书设计:

日出之前浅蓝红霞海上日出晴朗时日出之时小半边脸红亮光跳

日出之后夺目的亮光

有云时透出重围染成光亮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设置Alpha值,制作不同的透明效果;能够利用引导线制作动画。

2、技能目标:在FLASH动画程序中,学会绘制各种不同的引导线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进而增加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Alpha值的设置。

教学难点:

会根据要达到的动画效果来选择不同的引导线。

教师准备:

《海上日出》的视频

学生准备:

阅读有关写景的文章

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制作日出过程中天空和海面由暗变亮的动画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过很多写景的文章,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作品?

2、《海上日出》是巴金老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不同天气情况下观看日出的过程及日出后的景象。下面我们就来重温一下这篇精彩的文章。(播放《海上日出》视频)

3、日出的景色真的很美,我们也可利用Flash软件来制作像海上日出这么壮观的景色。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制作《海上日出》的动画。

二、学习新课:

1、分析日出时天空、海面、波纹的变化。

(出示海上日出不同时段的图片)通过观察,让学生们明白日出前后太阳、天空、海面的变化,以便让学生在以后的动画制作中根据观察到的变化效果合理设置Alpha值。

介绍Alpha值:Alpha为透明度。当它设为不同的值时,图片的亮度会有不同的变化。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勾画出来,在老师的讲解中找到答案。

3、利用网络教室讲授动画的操作步骤。

⑴绘制天空和海面。

关键操作:通过混色器来调节天空、海面颜色的深浅,达到最佳效果。

⑵制作“海面”和“天空”由暗变亮的动画。

通过改变“天空”和“波纹”两个元件在不同关键帧处的Alpha值创建补间动画,体现日出过程中天空和海面颜色的变化。

在设置不同的Alpha值时,可以实现波纹和天空的渐变效果。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设置不同的Alpha值,以达到最佳的动画效果。

⑶交流:Alpha值与图形明暗有何关系?

让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明白:Alpha值越大,图形越暗,Alpha值越小,图形越亮。

4、学生上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展示:

让学生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取长补短,好能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使用引导线绘制初升的太阳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文中,老舍把太阳升起的过程描绘的非常详细,“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今天,我们继续完成《海上日出》的第二个小任务“绘制初升的太阳,使用引导线绘制太阳逐渐升起的轨迹。”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学生用网络教室进行试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进行重点点拨,解决学生在操作中的难题:

⑴制作太阳的弧线形运动轨迹就需要添加引导层,画一条引导线,太阳元件中心点与引导线端点要重合,目的是使太阳沿着引导线运动。

⑵注意引导层要在太阳图层的上方。

⑶画引导线并不仅限于“铅笔工具”,可让学生去尝试用“画笔工具”等画出引导线。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三、讨论交流:

1、使用引导线的心得,并总结制作海上日出动画的各种方法。

例如,使用动作补间或者逐帧动画将太阳升起的过程一帧一帧的画出。

2、保存源文件,导出影片。

3、学习链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格式的区别。

四、作品鉴赏:

利用网络教室进行学生作品展示,评出最佳优秀作品奖。

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上杂记》,是作者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赴法留学,途径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这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学时,要抓住课文的特点,通过探“实”、“现”、“形”、“寄”、“情”、“赏”、“奇”,再观作者的艺术形象,从而净化字里的感情,陶冶字里的情操,美化字里的心灵。对这篇课文教学的思考是:

一、着眼于“读”

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课堂上我安排了自读和范读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先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指名读一读课文……整堂课自读有学生自由的读,有学生尝试的读,有学生合作的读,有老师有层次指导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的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最后教师或学生边诵边背全文边配放乐曲,使全体学生轻声跟读,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的烙印。

二、入手”尾句“

在引导学生对课题和首段的分析之后,可采用“潜底反浮”的散法,直插尾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和“奇观”各指什么。接着指出:海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用这个悬念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奇观”上带回到课文中。

三、再现于“形象”

围绕“奇观”引导学生品词嚼句,再现“奇观”之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中要抓住的一个特点。教学时应把握好几点:

1、引导学生在“动词”上着墨,想象太阳上升时形状及过程。

2、引导学生在“红”字上着笔,感悟颜色的可爱。

3、引导学生在“亮”字上落笔,体会光亮的变化。

四、升华于情感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从这幅日出图得出:太阳都使劲上升”、“冲破”云彩,突破“黑云”把光亮送向大地,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熔铸着作者对光明向往的浓重思想感情。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