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1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4、情感与态度:
(1)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2)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二、教材简析:
1、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6、8单元)
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领域(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到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
1、认识负数3课时
2、多边形面积计算9课时
3、认识小数8课时
4、小数加法和减法7课时
5、找规律2课时
6、小数乘法和除法(一)8课时
7、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8、小数乘法和除法(二)14课时
9、统计7课时
10、整理和复习5课时
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适当加强口算的练习。
2、合理安排,提高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
4、通过直观和操作教学概念和法则。
5、加强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班共有学生75人,学生基础较好。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习惯非常的差,其中孟天舒、李贺、昝耀祖、孟四维等男同学,脑子非常的聪明,但学习习惯较差。
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 学 内 容
一认识负数③ 面积是多少① 机动①
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② 三角形面积计算② 梯形面积计算①
三梯形面积计算① 整理复习③ 机动①
四校园的绿化面积①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②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②
五国庆节放假
六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求小数的近似数②整理复习②机动
七小数加、减法③加法运算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①机动①
八加法运算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①整理复习②机动②
九找规律②机动①解决问题的策略②
十解决问题的策略①机动①小数乘整数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①
十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②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整理复习①期中复习、检测
十二期中质量检测分析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整理复习③
十三公顷和平方千米②机动①小数乘小数②
十四积的近似值及整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广③一个数除以小数②
十五一个数除以小数②机动①商的近似值②
十六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整理复习③机动②
十七复式统计表②复式条形统计图②机动①
十八整理复习②了解周围的家庭①机动②
十九整理与复习⑤
二十期末复习
二十一期末检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班级情况
本学期我从事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全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21人,女生:19人。走读生:6人,住校生:34人。上期及格人数1人,及格率为2.5%,平均分为23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此处隐藏28393个字……这个角度说明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提出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就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二是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这主要体现在“做一做”和练习题中,教学时应注意结合相应的例题引导学生从可能性角度进行思考;三是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如例2后的“做一做”,根据设计好的转盘,预测转动80次后,指针可能会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等等。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罗列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策略:1、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
2、加强学生对中位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课时分配: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1课时
2、可能性有大有小 1课时
3、用列表法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1课时
4、掷一掷 1课时
合计: 4课时
第(五 ) 单 元:简易方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字母相乘的写法、验算等)
4.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
课时分配:1、用字母表示数 5课时
2. 解简易方程 1课时
3、等式的性质 1课时
4、解方程 5课时
5、实际问题与方程 5课时
6、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合计: 19课时
第( 六 ) 单 元 :多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到这一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就基本学完。
组合图形的面积在义务教育的教材中是选学内容。本单元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分配: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课时
2、三角形的面积 2课时
3、梯形的面积 3课时
4组合图形的面积 2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合计: 11课时
第( 七 ) 单 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本单元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它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植树问题,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上实际上是设置等分点的计算问题,可以是知道总长和几个点求分成几段,也可是知道几段和每份的长度求总长。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几种植树的方法。
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植树问题的典型问题: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例3借助池塘周围栽树来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相关的情节并不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走楼梯,锯木头,插红旗,安路灯等问题,都可以按照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思路解答。
课时分配:
数学广角3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