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5-11-10 09:23:0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词。

2.体会寓言的寓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靠小朋友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生:(齐答)能!

师: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

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勾画出有几个自然段,等会来比一比,男生和女生哪边读得最好。现在大家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吧。(教师巡视指导)

[我在上课的前5分钟内,简洁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流利、读得好。在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师:(学生读完之后)哪位小朋友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大家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

[教师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读书,在初读课文基础上动笔勾画出自然段。为激励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开展男女生朗读比赛。]

(一个男生站起来朗读)

师:读得真好,请坐。你们听出来了吗他的第四自然段中有读错了的字。(学生举手)请你说一说。

生甲:我觉得他“说大话”的“大”字没读好。

生乙:“那么远”的“远”字没读好。

师:(请学生读“说大话”“那么远”以后)我另请一位女生与刚才那位男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师: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

[教师让学生自我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订正读中的错误和不足,这对学生不断提高朗读能力很有必要。教师不仅注意让学生齐读,还重视个别朗读。]

师:认为男生代表读得好的拍掌(掌声);认为女生代表读得好的拍掌(掌声)(女生代表读完之后掌声特别响亮)

师: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面各画上一面小红旗)老师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结合课后思考题想一想,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解决。

[教师很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结合课文后的思考题读书,把不懂的地方用笔勾画下来。]

(全班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二、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有哪些不懂。

[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这样教师就把学生摆到了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利于克服教师教学时牵着学生走的毛病,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生甲:我不懂“坐井观天”的意思是什么

生乙:什么是“井沿”(板书:井沿)

生丙:我不懂什么叫“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

生丁:我不知道什么是“大话”(板书:大话)

生戊:老师,我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

(板书:争论)

师:这位小朋友是不知道它们到底是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呀!真能干!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板书:谁对)

师:他是不知道谁说得对还有吗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一百多里

师:谁知道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生:一百里是……

师:说明小鸟飞得怎么样

生:飞得很远。

师:你知道了吗

生:什么叫“不信”

师:谁知道“不信”是什么意思

生:不信就是不相信。

师:真能干!你知道了吗(询问提问的那位学生是否还有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善于梳理,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者为师,讨论式地解答。]

生: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要争论这个问题

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还是要靠小朋友们自己来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些不懂的问题读课文后能不能弄懂好,自己再读,找答案。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自己能解答所提出的疑问,尤其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放手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层次地去读读,议议,练练。]

(自由朗读,读完的学生举手)

师:哪位小朋友当小老师帮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呀我们先来看,什么是“井沿”(指板书)这个词在哪个自然段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生读)

师:你找得真准。我们联系图,想一想什么是“井沿”。(教师出示挂图,边贴边讲)这是一口井,谁能说一说“井沿”在哪儿(指一男生)你来说。

生甲:井沿就是井的边沿。

生乙:井沿是井口的边。

师:哪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画上的井沿究竟在哪儿并且帮老师把小鸟和青蛙按各自所在的位置摆一摆(出示小鸟和青蛙图),老师请你来吧(指一名学生)。哪里是井沿用手画画。青蛙坐在哪里小鸟在哪里它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

生:井沿在这儿。(先用手指出井沿)青蛙坐在井底。(贴图)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到井沿上。(边说边比画,再贴小鸟图)

师:他说得好不好,贴得对不对(生齐声“对!”)表扬他。

师:“无边无际”这个词在课文的哪句话中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特别大,看不到边。 ……此处隐藏23690个字……青蛙说, 坐井观天见识小

天空井口大! 井底之蛙惹人笑!

师:写完的同学可以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同学写的儿歌,红笔在展台批改,边点边说:渴字是三点水,沿右边是横折弯,也对了,际左耳刀对了。全对的同学举手?真了不起!写错的也没关系,课后改一改。同学们,上了一节课,咱们也来随着音乐放松放松吧!一起来读读这首儿歌。

师:青蛙跳出井口,放开视野,才会看见这美丽、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要站得高、望得远,才能全面、正确的看到事物。

作业: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学写了生字,读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课后可以读读这首小儿歌,有能力的还可以试着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教后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1、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首先抓住几个关键句子和关键词“无边无际”、“大话”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就是。那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交流你听过别人说什么样的大话。在解析关键词和关键句的同时,依然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将随文识字作为本课重点。在识字方法上,引导学生运用换偏旁识字、生活中识字、组词识字以及小儿歌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在识字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方法。

  2、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解释为“吹牛”,然后让学生交流你听过别人说什么样的大话。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另外我在朗读训练上每次都有明确要求,如何读词,如何读句子,都及时指导。

3、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

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处理这个难点时,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将语文书卷成筒状,拿起来到处看一看,然后再拿掉语文书,再去看看周围。体会两次看到的视线是不一样的,进而理解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不足之处:

整堂课感觉还是我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在识字方法的拓展中,可以再放手发散学生的思维,相对有些环节有点拖拉。关于朗读,虽然运用了多种形式去朗读,但是朗读的指导有效度是有限的,如何使朗读指导的有效度提高,将是我将来的课堂上努力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分角色朗读,可以改成让学生演一演,通过扮演角色 再现情景,这样可以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在我校本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的《坐井观天》是新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根据教材特点、研讨主题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教研室宋晓丽老师的指导和老师的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为我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自由读书,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哪儿里干什么,并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一出口,就开始齐读,没有理解到自由读书的意思,看着孩子读得起劲我没有忍心打断他们,我也意识到,齐读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想着之后再让他们自由读,勾画,这样看来,学生失去读思结合的时间。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读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整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前提没有做好的话,就算教案准备得再好,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没有用,这也已经是我的老问题了,希望能快速改进。

特别是倾听习惯:

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当我点了一位学生起来发言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时环顾四周,没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发言。如果这时要点几位学生站起来复述刚才的那位学生的发言,能讲全的没几位学生。可以说,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很多细节我都关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孩子做错就要把制度落实下去,而不能只顾着赶着课程。

先整顿再进行课程,讲课的过程中需要眼睛要盯紧每一个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不听就停下来,及时提醒孩子。

我们班上的孩子思维活跃,但是举手的人并不多,一旦同学读错的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得争先恐后指出。这样就使得读的同学没有勇气读完,课堂秩序也会因此很乱。所以,要在平时阅读的时候多加训练,学会倾听,学会保持安静耐心地倾听,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大胆的发言,从而让生明白这也是在尊重其他同学。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听。听同学发言时,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可以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一要听明白,二要思考有无不同的意见,这个很关键。

3、教师引导方面需改进的地方。

在学习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尤其是课堂应变能力,这并非一日之功。要使自己的调控能力和驾驭能力快速成长起来,需要在每一节课之中去发现,去积累。比如,本节课在指导孩子理解“大话”这个词时,一个孩子上来就说“大话就是撒谎”,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大话不是撒谎,我马上举了个例子“大力士力大无比,可以推动火车。”这个是能做到吗?孩子们说:“不能”。我举得又是一个说大话的例子,如果正如宋晓丽老师所说,再举一个说谎的例子,让学生来区分一下,也许效果会更好。这也说明我们的课堂预设不一定很到位,这要求老师要随机应变,头脑灵活。

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许多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努力把握每一节课,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将以失败为起点,奋起直追,让自己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