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案

时间:2025-11-10 09:23:03
精选最苦与最乐教案3篇

精选最苦与最乐教案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学习课文,整体把握

(一)我是课堂小主人

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

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

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

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

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七、思维拓展:

(一)我说你说明责任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

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责任是“

(二)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八、结束语

九、作业:

1、积累:

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写作: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

十、板书设计

最苦未尽责任与最乐尽责任

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2

一、课题释疑理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

生1: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

生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 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

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巴? 生7: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生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

生10: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板书:未尽――责

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容不太相符。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

生11:还是不能改,因为文章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除了顺序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13: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 师: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

生14: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师: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吧! 生15: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师:这与课题有关系吗?

生16:这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深化,道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

师:通过大家对文题的审读,我们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这不算读懂了课文。真正读懂课文还得走进作者的思想,走进作者的情感,从文中读出自己的影子来。怎么读出自己的影子来呢?比如老师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这句话,就想到我今天上这节课,这么多老师来听课,给了我压力,我就有了一种责任。要是我推掉这节课,身体可能会轻松些,但是我就会担心其他老师们会怎样评价我,也许就有人。

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3

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契()悲天mǐn()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字,号别号。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著有《》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

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

1、学生自我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2、师生共同

七、当堂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2、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文中"最苦"指,"最乐"指,中心论点是。

4、读罢,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

5、结合课文,怎样理解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

6、请写出二到三则有关"责任"的名言。

《精选最苦与最乐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