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彩那天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彩那天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彩那天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
4。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教材分析与处理:
重点:联系上下文并进行讨论来理解文章的难句的意思。
难点:根据想象续写一段话,培养想象能力。
创新点:积累好词好句。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关注兴趣,创设情景。
操作程序:激情导入—初步感知—讨论交流—整体感知—。
一、激情导入:
你买过奖券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检查生字。
讨论交流: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鼓励学生小组解决。
四、整体感知:
1、开火车读课文。
课文围绕着中彩那天,作者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一天的事情?
2、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3、文章的.写作形式是回忆的形式。
第二课。
教学策略:关注兴趣、创设情境。
操作程序:复习导入—讨论交流—巩固应用。
1、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2、谈论交流。
1、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获奖时,“我”“爸爸”“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画出来。
2、小组谈论汇报。
3、找学生读3——8自然段。
学习第9自然段。
1、指名读。
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2、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3、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进行口语交际培养想象能力。
学习10自然段。
1、齐读。
2、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三、巩固应用:
交流文中的好词好句,抄写到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渴望汽车拥有汽车失去汽车拥有威信。
梦寐以求申请严肃特别高兴拥有财富。
中彩那天教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像,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二、教学策略精选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像、说议结合。
这些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的联系如下:
教学内容:略读,复述课文,学习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略读。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用幻灯出示关键词。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说明 之所以从没有提示到词语提示再到句子提示,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复述课文.是考虑到儿童的学习差异,分层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说明 顺应个性差异设计识字练习,不要求统一的答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合作学习,理解“诚信与财富”。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他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么?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么“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说明 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续写故事,检验学习效果。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
2.发挥想像,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说明 设计这一练习,一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二是培养教师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
中彩那天教学教案3《中彩那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家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中彩得了一辆自己梦寐以求的汽车,但是他并不高兴,原先中彩的彩票是他的朋友的,但是朋友并不明白,因此他面临着留下汽车还是把汽车还给朋友这一道德难题。最后他毅然把汽车还给了朋友。这个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虽然他失去了梦寐以求的汽车,而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的真正的朋友, ……此处隐藏7908个字……懂了什么?
三、学生质疑。
在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四、整体感知。
1、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过课文之后,对哪句话印象最深?并说出为什么。
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口述)。
三、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一)讲读三、四、五、小节。
2、书上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联系前两个小节,试着提出问题。
中了大奖,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为什么神情如此严肃?
家里很穷,终于有了一辆汽车,更应该高兴啊!
中彩那天教学教案12【课文简说】
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教学片段】
在执教《中彩那天》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同学们,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请大家好好去读读课文,然后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比比看谁的问题最能引起大家思考,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认为最棒的问题,现摘录几个,如下:
1.孩子问:中彩应该是高兴的,为什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汽车,父亲却神情严肃,还把我赶下车,甚至咆哮着要我滚开?
2.孩子问:为什么说“父亲打电话给库伯的时候,是我那贫困的家最富有的'时刻”?
3.孩子问:“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一大笔财富指什么呢?
4.孩子问:父亲中了梦寐以求的时,为什么全家却心事重重?
5.孩子问:“既然已经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汽车,为什么还要还掉?”
6.孩子问:“两张都是父亲买的,库伯先生并不知道中彩,汽车为什么还要还掉?”
7.孩子问:库伯先生派人去,为什么没给他们家钱?甚至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
8.孩子问:“我是在街上碰到父亲,他开的是车,我是走的。为什么是我先到家,而父亲迟到家?”
……
【教学感】上面的这些问题有些对课文的理解有帮助,有些则是对教材的质疑,我以为这是很不错的。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思考的开端。没有质疑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多培养学生问题质疑的能力。
中彩那天教学教案13《中彩那天》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主要记叙了“我”的父亲经受了道德考验,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辆奔驰牌汽车还给了库伯先生,来反映父亲诚实、正直的品质。
章叙述线索清晰,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道理。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家里人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值得学习。这篇课文情节性强,十分适合朗读训练。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精湛、器重、属于、情形、道德、迷惑不解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掌握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树立诚信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体会文中作者和父亲的情感变化。
理解诚实和守信的珍贵这是本文教学的重道德难题。
1、教师说出不同的情境学生做出在该情境下会有的表情,包括考试满分,被爸妈批评,彩票中奖。
2、让学生观看文中父亲中彩后的凝重表情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图中人物的`表情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告知是中奖之后的表情,激发学生探究为何中奖后有凝重表情的兴趣,进而导入。
让学生初读课文第一遍,交代两个任务。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讲字词,学生讲述文中内容概况,教师小结并引导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整理出整个文章的脉络框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的生活很拮据,但是母亲常安慰我们。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父亲是出色的汽车修理厂技工,技术精湛,他梦寐以求有自己的汽车。
第三部分(第3~9自然段):父亲面临道德抉择的问题并用实际行动选择了道德。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
阅读文章第一、二段,让学生找出本段描写作者家庭情况的句子,学生朗读找出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拮据一词、母亲对于财富的理解以及父亲对汽车的渴望(梦寐以求)。
一(第1段):作者家的生活很拮据,但是母亲常安慰我们。
二(第2段):父亲是出色的汽车修理厂技工,技术精湛,梦寐以求有自己的汽车。
三(第3~9段):父亲面临道德抉择的问题并用实际行动选择了道德。
四(第10段):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