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花生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落花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花生教案1一、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读课文、质疑、解疑。
学法:带着问题去读书,学会质疑,小组合作交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的叙事散文——《落花生》。(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通过学习咱们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
种收吃(略写)
落花生
议(详写)
详写的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那接下来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理解内容,领悟道理,学习写作方法。
1、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第3到第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一下问题:(课件出示)
①、父亲提出一个什么话题让大家讨论?
②、我们兄妹是怎样谈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③、父亲拿什么与花生对比的?
④、父亲通过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默读,读完后小组內思考,讨论。
师切换课件,指名逐一回答,师适时板书。
(相机出示课件:姐姐、哥哥、“我”谈花生的画面)兄妹们是怎样认为的?
板书
好处多:味美可以榨油便宜
最可贵
师:看来作者一家人都评论了花生的好处,你们想不想再仔细听一听他们是怎样议论花生的?那咱们就请几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中“议花生”部分,看谁读得最好!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3一14自然段,找找父亲对花生做了几次议论?谁找到了父亲的第一次议论?课件出示,请大家感情朗读父亲说的这段话,谁给说说父亲是怎样评论花生的?(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特点,理解“爱慕”一词,花生有什么特点。(指导朗读)
切换课件让学生看图
了解了这些果实的特点后,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表,谁会填?找两位同学说。
师:文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是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呢?那父亲这样比较是为了什么?(为了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花生的品质)那花生到底有什么可贵之处?有什么品格呢?请大家用一些词语来夸夸花生吧!(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不图虚名、朴实无华……)
师板书: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父亲引导大家议论花生,仅仅是为了赞美花生吗?那是借花生来干什么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出示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对了,父亲引导孩子们议论花生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人呢?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学生说)
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质,注重实际,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板书:注重实际求奉献
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生回答。理解“我”说的话,理解“体面”的意思。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父亲的教导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写作,教学和做人之中。
3、小结课文: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像这样从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点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本文还有一个写作特点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大家看板书,作者围绕“落花生”写了四部分内容,有的是详写的,有的是略写的,这样安排可以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够用上咱们今天所学习的这些新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大家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运用“借物喻人”写法,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然后写到日记本上。(点拨:煤炭—燃烧自己,给别人光和热;石灰—粉身碎骨为人类;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吐尽蚕丝为人类;粉笔—耗尽自己,给人类带来知识和力量;扫帚﹑环卫工人—留得一身脏,换来万人洁。)
板书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略)
落花生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议花生(详)味美榨油
便宜
可贵: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做人:注重实际求奉献
↓
借物喻人
落花生教案2一、图片对比展示,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热身
师:老师送给你们一份礼物,就是三句话。第一句,对自己说“我很棒”。 同桌互说。
师:第二句,对你的同桌说“我真的很棒”。 生互说。
师:第三句,对着全体听课的老师说“我们真的真的非常非常棒”。 学生对着台下的老师说。(掌声) (点评:课前交流简洁明确,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暗示,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 师: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老师最喜欢和这样的同学一起上课。相信咱们今天一定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作者是—— 生:史铁生。
2、课件出示史铁生健康时的照片。 师:想不想认识他。
师:你们看到的是史铁生十八岁的照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伙子? 生:坚强。 生:青春飞扬。
生:生龙活虎的壮小伙。 生:充满活力。
师:你们读懂了这张照片。 出示另一图片——轮椅。
师:活在这样一个狂妄的年纪,却突然遭到厄运,他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生:读屏幕上出示的一段文字。(此生是班上朗读水平最高的)
( ……此处隐藏25180个字……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⑴ 种花生、收花生。
⑵ 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⑶ 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⑴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⑵ 质疑、解疑:
① 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落花生教案15教师活动
一、设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常有些小事物蕴涵着大道理,书中也有“小中见大、细微处见精神”等词句。我们读过的《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就是这类。
2.今天,我们认识一种普通的植物“落花生” 【板书课题:15. 落花生】演示。
3.引导围绕课题质疑。 【如果老师让你以“落花生”为题,你可能会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小结:作者写花生不仅写了大家说的这些,还将花生和人结合起来。
二、整体把握,温故知新。
1.反馈预习情况,效果检查 a.分组出示易读错的词语。
【⑴便宜、吩咐、石榴、尝尝; ⑵空地、买种、播种; ⑶榨油、嫩绿、食品、苹果。】
b.听写后出示四行词语,读好读懂,分行分别串成一句话。) 半亩 空地 居然 收获 吩咐 茅亭 过节 品尝 石榴 苹果 鲜红 嫩绿 味美 榨油 便宜 有用
2.设疑,理理清脉络。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那些内容【出示: 花生】 有些读者就此认为写了四大块,你认为呢?(耕耘收获;边尝边议)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指导质疑 2.指导同伴间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四、研读重点,体悟内涵
1.选择重难点问题探讨
⑴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读。
⑵提出疑问: 从哪儿看出父子的话对我的影响之大? 父亲的话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疑中生疑:父子之间的一次平常的谈话为什么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出示第10自然段】指导读思讨论:父亲在哪一方面赞美了落花生? 并在朗读指导中品悟对比的`写作效果
⑷多方联系,体悟主旨看图补白,母亲点点头,使你想到什么?现实中还有哪些人像落花生?
⑸朗读小结道理,
五、布置后续学习
1.探究写作特色,读写迁移
2.适度延伸,拓展阅读
学生活动
看老师板书课题,读题。
交流预设:可写花生的外形,或用途,或生长过程,或 花生等事情。
请平时读音不够准确的学生读。
注意读准字音,易读错的字及时注上拼音 对照自批; 再读词语,说说从每行词语里读出了什么?
请把每行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
自主请求读课文,相机评价。
交流预设:(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 读出疑问,听出疑问
学生质疑预设:
a.第1段里“居然收获了”用上“居然”有何用?
b.第2段为什么说“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c.文中对话的提示语为什么这么简单?
d.桃子、石榴等好看又有用,父亲为什么不让孩子学?
e.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的心头”?
说说“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这句话的意思。
交流“许地山”的有关资料 快速浏览资料,谈体会。(取用落华生笔名;多年后,将父亲与我们谈话的情形写下来;一生做花生似的人)
一读第12段,敲击心扉。 自读体会 讨论、交流
二读最后一段话,聚焦品质。 联系生活列举:农民工、清洁工、陪练员等 联系名言俗语:满瓶不动半瓶摇;饱满稻穗低着头……
三读最后一段话,聚焦丰润精神。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运用分析
从同一单元的课文中寻找内在的联系,以熟带生,建立思维方式的常态链条。
通过展示,花生生长过程,渗进花生的生长特点,弥补学生认识的空点。
教学初始不仅给趣,更给明确的目标导引,关注本课文路与学生思路的连通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面。培养习惯落到实处。
将“生字归类、针对指导、朗读巩固”,使读准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从词语入手,串起精彩语言 积累语言与整体感知结合 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筛选能力 呈现“资料袋”,引起学生注意,有助提高阅读思考效果;利用网络丰富学生对作家背景的了解,深入理解父亲的话对作者人生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对下节课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父亲的教育方式及“借物喻人”写法的作用。
引导正确理解父亲说的那段话的目的,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尝试运用中悟出“对比”的写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