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鹅》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鹅》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鹅》教案1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 生字词卡片(或课件)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揭题,引入课文。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练一练。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白鹅》教案2《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一、是引导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
二、是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三、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
四、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白鹅》一课中,我教写作方法。是先让学生找,但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只有个别学生说了出来。经过这节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就会着急,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今后还应注意耐心引导,有效地引导。
《白鹅》教案3一、活动前思考设计意图:
《白鹅和狐狸》这是一首有趣的儿歌,儿歌中白鹅与狐狸之间是两个相对立的关系,通过有趣的动作情境联系在一起。作为好动的幼儿,他们喜欢的是一切生动形象且简单易学的动作,而此首儿歌正符合了这一点。另外我班孩子在语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望,但也有部分孩子举了手又不敢大声、清楚地表达,因此我就选择了来源于“可爱的动物”主题中的这一个听说游戏,让他们在教师设置的游戏中去听去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而且幼儿对动物有极大的兴趣,能使孩子在语言活动中得到认知和发展。
重点难点:
根据本活动的'教学目标设置,此活动的重点为:学习发准鹅(é)、河(hé)、歌(gé)等容易混淆的字音。难点为: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发准鹅(é)、河(hé)、歌(gē)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集体游戏。
(二)活动准备
1.鹅妈妈头饰和狐狸头饰各一个,小白鹅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2.场地布置:小河
3.圆舞板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景,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来做鹅妈妈,宝宝来做我的小白鹅。(老师喊小白鹅,幼儿应答)看,天气真好,跟着妈妈到河边去玩一玩吧。
(2)小白鹅真高兴,我们边走边唱歌吧:我是小白鹅,鹅鹅鹅。小河里的水真清呀,小白鹅我们下去玩一玩吧。(边做游泳状边说:我是小白鹅,我会河里游)
(3)师:小白鹅玩累了,我们上岸休息
评析:教师将自己扮作“鹅妈妈”,幼儿扮作“小白鹅”。“鹅妈妈”带着“小白鹅”在河边玩耍、河里游泳,使幼儿自然地融入到游戏情景中,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2.采用提问的方式,学习游戏儿歌
(1)师:刚才小白鹅在哪里玩的呀?(小河)对,东边一条河。那我们是一群什么呀?(小白鹅)西边一群鹅。小白鹅在河边干什么呀?(唱歌)鹅儿鹅儿唱着歌。看,谁来了?一只狐狸跑过来,它来干什么呀?(吃小白鹅)那小白鹅该怎么办呢?(跳到河里去)对,鹅飞、鹅跑,跳下河。
(2)师:小白鹅真聪明,看见狐狸来了就赶紧跳下河,这样狐狸就吃不到小白鹅了。妈妈把白鹅和狐狸的事情变成了一首儿歌,小白鹅来听一听。
(3)教师朗读儿歌后问:小白鹅你听到了什么?
(4)这首儿歌真有趣,听鹅妈妈再来说一说。
(5)小白鹅也来说一说这首有趣的儿歌。
(6)出示圆舞板。看,小乐器圆舞板也来和小白鹅一起说儿歌了。(集体朗读2遍——分男女读)
(7)小结:小白鹅读儿歌声音响亮又清楚,真棒!
评析: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并了解儿歌内容,在学习儿歌时采用边表演边朗诵儿歌的形式,既满足了小班孩子爱玩的特点,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让孩子玩中学,学中玩,还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
3.简单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师:《白鹅和狐狸》这是一首游戏儿歌,它还可以玩游戏呢!我请×老师来做狐狸,狐狸会躲在大树后 ……此处隐藏14428个字……会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法同上一篇课文。)
3.阅读教学
(1)本课的阅读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在历险中是如何相濡以沫的。从而走入尼尔斯骑鹅历险的童话世界。
(2)初读课文后,可以抓住“尼尔斯和白鹅马丁是如何成为相濡以沫的朋友的”这一话题展开。学生很容易能概括出——“当白鹅马丁疲惫之极时是尼尔斯将他拖到了湖边”,以及“当尼尔斯饥饿之极时是白鹅马丁为他衔来一条鲈鱼。”既然已经成为了朋友,那么,针对这一点进一步发散提问:“在之后的经历中他们彼此还有哪些相濡以沫的表现呢?”学生结合相关语句互相补充,这样就将文章的其他情节轻松地“引”了出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
第2小题:这一题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这个环节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要自然,切忌生硬。
第3小题:这是一道具体训练概括的阅读题。原著中是分章节的,不同版本或许要有些差别,但大体上一个小节可以浓缩为一个短小精悍的题目。可以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在具有概括力的前提下,看谁起的题目有创意。
参考: 刚骑鹅背 倔强的马丁 相濡以沫
(2)拓展与运用。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这部分的拓展阅读又会促进本课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要读整本的书。教师可以本板块的两篇课文为例努力探索学生的阅读如何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注意积累方法。
(3)积累。
指导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造句。
振作:精神旺盛,情绪高涨;奋发。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规规矩矩:(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
支支吾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5.课时安排:建议2~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本篇课文较长,要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默读练习。默读前,提出具体要求。
2.教师可利用本文进行长文短教的尝试。
3.在理解课文时,可以选取相关部分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也可以尝试表演式朗读。即:扮演其中的角色,利用自己的表情、声音、语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互动点评,对于富有表现力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
4.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不可忽视。景物描写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可以从侧面写出了历险的经历。这在小说中常见,应该指导学生注意积累。
5.文中的对话描写较多,提示语运用灵活多变。教师应指导学生积累并明确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适当地可以进行小练笔的训练。
相关资料
1.作品简介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野鹅出发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2.作品地位
这是唯一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小说,也是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最有名的作品,更是一部著名的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部畅销百年的鸿篇巨制,本书将北欧美丽的自然风物与人心灵的陶冶巧妙地熔于一炉,成为了童话史上一部难以逾越的罕世经典。
表达 画里有“话”
本次书面表达是一次特别的看图习作。说特别,一是依据几幅漫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不仅要求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而且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中可参考以下几点:
1.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充分欣赏漫画,然后让学生说说漫画上的内容。
2.学生发表自己对漫画的看法,体会作者的用意,明确几幅漫画要表达的观点。
3.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也可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4.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5.学生写习作,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6.交流评改。教师对能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习作要给予展示和鼓励,并着重指导学生将感受写清楚。
《白鹅》教案15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
2、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知道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
[活动准备]:
《小白鹅找朋友》VCD一盘 电视机 DVD机
[活动指导]:
一、谈话:
1、画面(一):有一只在哭泣的小黄鸭。
老师:小白鹅为什么哭了?
幼儿:小白鹅找不到爸爸妈妈了。
幼儿:小白鹅没有妈妈。
幼儿:没人跟小白鹅玩。
幼儿:小白鹅找不到朋友。
幼儿:小白鹅没有朋友。:
幼儿:小白鹅心里难受要打针。
2画面(二):小黄鸭一路在找朋友,一直找不到朋友。
老师:小白鹅为什么找不到朋友?
幼儿:因为小白鹅不乖。
幼儿:小白鹅爱哭,不勇敢,我没有哭。
幼儿:小白鹅打人就没有朋友,不是好宝宝。
幼儿:小白鹅玩具不让小朋友玩就没有好朋友。
幼儿:叫小白鹅要乖,才有好朋友。我和茜彬是好朋友。
3、 画面(三):有一群小白鹅在河边、河里嬉戏、玩耍,小黄鸭看见了,高兴得跳起来,它走向小白鹅们,和小白鹅一起游戏,小黄鸭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脸。
老师:小白鹅高兴的笑了,小白鹅为什么笑了?
幼儿:小白鹅找到了朋友。
幼儿:小白鹅有朋友了。
幼儿:小白鹅心里不难受。
自由交流:
老师:你和谁是好朋友?
幼儿:我和慧英是好朋友。
幼儿:我和宋北航、陈鹭是好朋友。
幼儿:我和小白鹅是好朋友。
幼儿对幼儿:我们俩个是好朋友。
老师:家里的朋友多还是幼儿园的朋友多?
幼儿:幼儿园的朋友多。
幼儿:周毓熙、黄筱丹、郑秉政……是我的好朋友,我有许多好朋友。
……
小结:
1)老师:幼儿园的.朋友多,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还有老师这个大朋友,只有到幼儿园,才有许多朋友玩,玩起来可快乐了。
2)请小朋友找自己喜欢的朋友拉拉手,相互拥抱,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老师:与好朋友抱一抱,心里怎么样?
幼儿:高兴。
幼儿:舒服。
老师:让我们天天上幼儿园,天天跟好朋友玩,好吗。
幼儿:好!